肇庆新区:努力争创国家级新区
2017-10-31 09:24:19 肇庆新区发布
从1992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到今年4月雄安新区成立,全国已有19个国家级新区,还有10多个城市已提出要打造国家级新区。目前,广东省只有1个国家级新区,而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则分别拥有3个和2个。

作为广东9个重大发展创新平台之一,肇庆新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咽喉要地,交通区位优势突出、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土地可连片完整开发,具备大湾区功能疏解承接地和大西南要素集聚地的基础和潜质,创建国家级新区大有可为。
要敢于瞄准更高目标、站在更大格局谋划建设肇庆新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示范区,积极争取上升为国家级新区。
要向各个国家级新区对标看齐,集中一切资源力量推进肇庆新区建设,尽快把新区做热做旺,带动全市经济增长和发展,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 群的重要支点。
要加快做好肇庆新区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和报批工作,把新区面积从115平方公里扩展到500平方公里左右,进一步提升综合承载力。
复合优势+叠加政策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示范区
肇庆新区是粤港澳城市群和广佛肇一体化的重要区域,地处珠江—— 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三大经济带”叠加交汇点,拥有向东向西“双向合作、三带叠加”的地缘优势,是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的重要节点。
作为南广、贵广高铁从大西南并轨进入大湾区的第一站,肇庆新区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广昆、二广、珠三角环线、广佛肇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贵广、南广高铁、广佛肇城轨交汇设站于肇庆东站,45分钟可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4小时内通达周边5个省会城市。
肇庆新港可实现常年5000吨货轮通江达海。
正在实施城市化改造的321国道将全面升级为东进大道, 以肇庆新区为中心,全长53公里,主线全程无红绿灯,贯穿东南板块五区一市,真正使肇庆新区成为枢纽门户城市的核心载体。
▲东进大道贯穿新区,重要节点工程之一枫湾桥成为肇庆新区一道美丽的 风景。 梁志锋 摄
当前,肇庆新区紧紧抓住大湾区建设和珠三角新干线机场规划建设机遇,正高标准高质量谋划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更多对接大湾区南下快速通道,并积极构建与珠三角新干线机场无缝对接的交通网络。
▲肇庆东站。梁志锋 摄
自然生态同样得天独厚。
肇庆新区以山为屏,以湖为核,以绿为廊,以江为带,是肇庆“山—湖 —城—江”空间格局和城市特色的精华浓缩。
▲西江砚州岛。
在政策方面,肇庆新区更是“宠儿”。
省委、省政府将其列为全省九个重大发展创新平台之一,广东省委、省政府从政策扶持、融资支持、土地保障等方面给予肇庆新区全方位的重点支持,肇庆市委、市政府更是举全市之力支持新区建设发展。
自然禀赋加上利好政策叠加,特别是“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彻底激活了肇庆新区的复合优势与发展潜力, 肇庆新区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产业导入加快实施,创造了建设发展的新速度,呈现出产城共兴的良好势头。
肇庆新区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示范区
有条件,有基础,有底气,有信心!
坚持“高、精、快、好”
打造肇庆崛起的绿色引擎
建设肇庆新区,是市委、市政府推动枢纽门户城市建设的重大举措, 也是拓展肇庆城市发展空间的希望所在。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赖泽华一再强调,市委、市政府建设新 区的决心和力度不变,对新区赋予的重托和期待不变,举全市之力,义无反顾、一往无前推动新区建设。
市委副书记、市长、肇庆新区党工委书记范中杰明确要求,肇庆新区发展作为肇庆的头号工程,要按照市委书记赖泽华对新区提出的要求,坚持“高、精、快、好”四字原则,把肇庆新区打造成肇庆未来发展的希望工程、样板工程、环保工程、廉洁工程,打造成为肇庆崛起的绿色引擎。
“ 高、精、快、好 ”四字既是市委、市政府对肇庆新区的方向指引,也是新区引领发展的目标追求。
“高”,即是站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大局来谋划新区目标定位和功能布局,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 建设、高效率推进。
“精”,即是以工匠精神打磨项目,精益求精,向一流 看齐,把每项工程都打造成城市精品和标杆。
“快”,即是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项目引进和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和土地收储,尽快完善城市功能,形成产业和人口集聚,再创“新区速度”。
“好”,即是新区领导干部精神状态好,工作作风好,经济社会效益好,让企业愿意来、发展好,实现多方共赢,把新区建成能够对标世界的现代化城市。
面向未来,肇庆新区瞄准四个目标:
一是创新高地。创新是新区的灵魂。新区大力发展总部与创新经济, 培育人才创新的沃土,构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经济体系和经济支撑,未来将要打造成为大湾区重要的创新产业基地,中国电科天地一体化信息港、京东云华南总部等项目都是尖端的创新型企业。
二是生态家园。生态是新区的命脉。新区有全国在建体量最大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有30平方公里原生态的河湖水系,更有巍巍连绵的鼎湖山脉。现代文明与生态自然的交互交织衍生出一幅充满现代气息的泼墨山水画卷。
三是产业新城。产 业是新区发展的支点。重点发展“环保科技、高端电子、健康医疗、装备制造、电商物流、商贸会展”等新兴 产业组团,是肇庆建设大湾区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康养旅游生态名城的主阵地。现在,启迪环保科技城已经动工,中丹环保产业园、京东云华南总部、环球易购跨境电商总部及产业园项目、肇庆华侨城卡乐文化旅游科技产业小镇、龙光集团广佛肇总部、广东厚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部及智能制造基地等一批投资超30亿元的大项目已正式落户。
四是智慧城市。智慧是新区的基石。我们提前谋划云计算及大数据产业规划,全面构建新区物流网体系,不但全力打造大湾区智慧物流基地,还将为未来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智慧产业预留发展空间。
▲2017年9月27日,肇庆新区与华侨城文旅科技公司在深圳华侨城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欧阳勇 摄
集中力量聚焦重点
确保2020年实现“初见新城”
肇庆新区发展速度走在广东省城市新区的前列,目前正以省运会工程为重点任务,以实现产城融合为核心目标,集中资源力量加快建设,三年内将投入城市 建设400亿元,确保2020年实现 “初见新城”。
聚焦省运会工程。
按照“建设一流场馆、提供一流保障、办好一流运动会”的要求,围绕“冲刺300天迎省运”目标,确保明年4月30日前完成33个省运会工程建设任务。
省运会主场馆新区体育中心项目今年计划完成投资2.78亿元,现已完成年度计划的92.67%,完成所有钢结构工程, 基本完成金属屋面、幕墙施工, 全速开展机电工程、内部精装修;
市政道路及综合管廊、水系景观工程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正全面推进。
▲肇庆新区体育中心。 梁志锋 摄
聚焦18平方公里。
全力将18平方公里起步区做熟做旺、做深做透、做好做精,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道路、桥梁、水系工程等基础设施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肇庆医院、站前综合体、市文化发展中心等公共服务配套建设, 将每个项目规划好、投资好、建设好、运营好,打造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标杆。
聚焦产业发展。
一是坚持招大引优。聚焦主导产业,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北上 广深行业龙头,继续开展精准招 商,主动对接一批重大优质项目,跟紧跟实,促使落户。积极跟进京东云华南总部、跨境通(肇庆)电子商务总部及产业园、启迪环保科技城、华侨城卡乐小镇、龙光集团广佛肇总部、广东厚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部及智能制造基地等已签约项目,推动早日建设投产。
二是抓好创新驱动。围绕创新驱动发展“1133” 工程,以中国电科肇庆产业园、 中创科技城等项目为龙头,打造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沿阵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示范区,带动东南板块创新产业带发展。重点对接深圳扶持双创的优秀团队,在创新项目落地、创投基金设立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探索异地孵化的新路子,推进新区孵化创新园规划建 设,加快打造创新性企业孵化体系。加快创新产业的高度集聚、 精准集聚、快速集聚,从而推动新区加快发展。
▲肇庆新区科技创新中心。梁亮 摄
三是加快园区建设。加快推进12平方公里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科技产业园市政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建设,并在广东肇庆工业园规划修编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工业园迁址工作。启动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谋划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企业进驻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科技产业园效果图
熔铸“新区精神”
一心同功树立实干兴肇标杆
今年4月,深圳市电子商务协会执行会长郝建强在一个月内两次组织企业到肇庆新区考察投资环境,他说,肇庆新区领导干部亲商爱商、扎实做事、执行力强的作风给企业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坚定了企业的投资信心。他的话说出了众多客商的心声。
作为城市扩容提质的主战场,肇庆新区为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新区干部队伍整体学历高,业务能力强,干事创业劲头十足,被誉为“博学多才,团结拼搏,生机勃勃。
为了让发展提速,新区探索出“专业 领导+专业人才” 靠前指挥模式,领导带头跑工 地、巡工程,组建了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通过建立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一项目一专班、联审联批、每天碰头会每周协调会、倒逼时间进度等工作方法, 迅速推动项目建设。
经过短短几年时间,新区人在建设实践中形成“新区精神”,并成为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支撑。上至领导班子,下至每一位员工,甚至到各施工单位,大家都以新区为家,只争朝夕,其干事激情被提炼为“主人翁精神”“拼命三郎精神”“南泥湾精神”“钉钉子精神”和“工匠精神”。
中铁一局集团广州分公司肇庆片区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蒲军因工脚踝受伤,按医嘱需静养三个月,但他仅休息一周,便坚持每天拄着杖往返工地一线继续工作,这正是“拼命三郎”精神的生动写照。而这样令人动容的故事,在新区日新月异的建设现场比比皆是。
尽得天时地利人和,
肇庆新区气势如虹。
明年盛夏,
第15届省运会将在肇庆举行,
作为主会场的肇庆新区
将向全省人民展现大建设、大发展的丰硕成果,
展现干部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
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