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肇庆吧,我们诚意满满!
2024-04-10 09:34:55 肇庆发布
春天的肇庆,生机勃发,活力奔涌,
处处涌动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
△ 罗馨如 摄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
人才作为创新的根基,
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发展新质生产力,
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
近年来,肇庆尊企重才,
积极打好人才引育的“组合拳”。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的
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发展新质生产力,
需要一大批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
突破颠覆性技术和推进基础性研究的高素质人才。
端州区扎实推进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打造端州区科技创新产业带;
出台实施“星湖人才计划”,
大力引进各类适用人才,
为全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目前,端州城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家,省级大学科技园1家,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各7家,数量居全市首位。其中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拥有市级新型研发机构4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1家。
肇庆学院大学科技园。肇庆学院 供图
肇庆学院建有端州城区唯一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经过十年多建设,累计转化科技成果29项,培育小微企业300余家,其中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近百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并构建了“115”塔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创新创业人才。
△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科技园。图源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建成省级大学科技园和工程研究中心,与风华高科等在端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能力方面明显提升,推动区域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撑更加有力。
肇庆学院、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
秉持“端州所需、学校所能”的原则,
积极开展政校合作、学校联县行动等,
在科技、产业、教育领域开展合作,
为端州发展培养和输送大量优秀人才,
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 图源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今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
肇庆市主要负责人提出,
肇庆将以“北岭科教城”规划建设为抓手,
融入大湾区科技、教育、人才高地建设,
推动科技创新和教育再上新水平。
北岭科教城和高鼎端科教走廊都是肇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如何引进和留住人才、留住年轻人,是肇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依托肇庆10所高校打造北岭科教城,无疑是留住引进和留住人才的最佳途径。
肇庆学院教授、肇庆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会长陈学年表示,肇庆学院将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作用,勇于担当,积极引领北岭科教城创新平台加快建设。
△ 肇庆职教城(肇庆学院新校区)效果图。图源肇庆学院
端州提出,
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
以优质服务促进发展,
重视企业科技创新培育和高端人才培养,
支持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推进产业补链、强链、延链,
不断完善产业链条。
△ 双龙产业园蓬勃发展,成为企业投资热土。端州区 供图
近日,位于高要区金渡镇的
广东重亚隧道机械有限公司厂房里,
几十名技术人员在对一台
直径约三层楼高的盾构机进行作业。
这台“庞然大物”完工后,
将发往深圳市,用于地铁项目建设,
开启其地下掘进之旅。
△ 广东重亚隧道机械有限公司厂房现场。(盾构机,被称作“工程机械之王”,又称“钢铁穿山甲”,是隧道开挖的利器,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区颖 摄
广东重亚隧道机械有限公司于2023年10月正式投产,是江苏重亚重工有限公司的珠三角盾构基地,主要从事盾构机组装、调试、维保、转场、存放及再制造等。广东重亚隧道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洋介绍,公司的核心客户主要在广州、深圳、佛山。经过多地考察,公司认为高要区位突出、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都具有很大的优势,是项目落地的最好选址。
盾构机可入地穿山越海,
是集机械、电气、力学、液压、传感、
信息、导向研究等技术于一体的高端装备,
里面有超过3万个精密零部件,
单单一个控制系统就有2000多个控制点。
△图源 高要发布
可想而知,
要搞定一台盾构机,
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力合作。
但在肇庆本地,
盾构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比较紧缺。
公司除了积极吸收、培育本地人才外,
还大力从外地引进专业人才,
构建完整的人才架构,加快项目落地见效。
刘洋介绍,公司在投产之初只有20多名技术人员,目前已经发展到70多人,其中三分之一来自本地,其余来自外地。公司积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食宿条件、专业的学习培训及充足的晋升机会。虽然项目落地高要仅半年,
但刘洋对高要的政务服务、
营商环境感受颇深。
高要、金渡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关心企业发展,问题反馈很快、办事效率很高,譬如快速解决了用地、用电、用工等问题,使项目从注册到投产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今年,公司预计产值将达5000万。公司对在高要发展有很强的信心,今后将根据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产能,扎根在高要发光发热。
视人才为珍宝,
坚持高标准精准引进和高质量自主培养两手抓;
与企业同奋斗,做强做厚制造业家当,
让企业把腰杆子挺起来……
这是高要拼经济、立潮头,
打好企业、人才引育“组合拳”,
政企携手共进、开拓市场,
解决问题、提振信心,
激发活力、提速发展的缩影。
就以金渡镇为例,该镇坚持“筑巢引凤”,抢抓广、深、江、浙地带产业迁出机遇,聚焦精密智造、电子信息、预制食品饮料开展全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引领性、标志性、链主型”的优质项目;
△ 金渡镇工业园。陈彦成 摄
坚持“项目为王”,落实“母亲式”“股东式”服务,落实镇领导班子挂点联系百强企业制度,助力企业纾难解困、增强发展信心。
对通过省、市级认定的新型研发机构
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元补助、
实施“博士经纪人”制度……
日前,
肇庆市高(新)—鼎(湖)—端(州)
科教走廊产教联盟暨高校联盟成立,
并发布《加快推进高鼎端科教走廊与
肇庆高新区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
签约校地企科研合作项目12个。
△ 肇庆市高(新)—鼎(湖)—端(州)科教走廊高校校长“大旺行”活动在肇庆高新区举行。王振宇 摄
肇庆辖内拥有本专科高等院校10所、中职学校(中职部)17所,在校生超20万人,规划建设肇庆高(新)—鼎(湖)—端(州)科教走廊,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精准对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谋划推动广佛科技创新轴延伸至肇庆,加快构建“广深港澳研发孵化—肇庆加速产业化”的创新协作发展格局。
△ 肇庆市高(新)—鼎(湖)—端(州)科教走廊产教联盟暨高校联盟成立。王振宇 摄
产教联盟将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串联起来,
将推动科教走廊人才、科技、教育优势
与产业资源对接融通、联动发展,
实现三方共赢。
科研机构可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场所,
让其实现自我提升;
企业可为人才提供就业岗位和成长空间,
让人才更好地留在肇庆。
△小鹏汽车与瑞庆时代项目。以上图源 肇庆高新发布
此外,肇庆高新区发布的《十条措施》,包括实施科技创新券补助、实施科技服务机构奖补、实施“博士经纪人”制度、加强与高校开展柔性招才引智、加强高(职技)校毕业生安居保障等等,“真金白银”加快产业创新资源与高鼎端科教走廊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优化整合。
来源:肇庆发布 南方+ 端州发布 高要发布 肇庆高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