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怀集一座翻新的清朝建筑风格祠堂,原来是ta们的旧址......

2020-08-14 11:01:24 怀集人网 西江日报




锅耳封火墙,琉璃瓦,滴水剪边,石门框……近日,记者走进怀集县甘洒镇屈东村,一座翻新的清朝建筑风格祠堂吸人眼球,这座名叫法志董公祠就是怀集东区农民协会旧址。这处革命旧址是革命运动的历史见证,激励着怀集当地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

法志董公祠。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浩辉 摄

据悉,在革命战争年代,先后有怀南游击队、怀东游击队等多支革命队伍以怀集作为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怀集,是粤桂边区一块令人瞩目的“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26年,怀集农民运动得到了中央农民部和广东省农协会的重视和指导,发展迅猛,形势喜人。中央农民部特派员黄启滔指定由屈洞的邓慧奇、诗洞的徐式我等人组成筹备委员会,负责成立县农协会事务。

同年11月,怀集县凤岗籍的中共党员麦聘升从广西省第一届农民讲习所毕业后,以广西省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回到家乡怀集东区搞农运。经过宣传发动,先成立了几个乡村的农民协会,随后于1926年底成立了怀集东区农民协会,会址设在屈洞的法志董公祠。

农民协会由麦聘升、董国安和梁寅育担任执委,农会基层组织遍及东区(今凤岗、甘洒、洽水、坳仔、汶朗)的大部分乡村。领导农民开展“二五”减租、铺路修桥等活动,为怀集农民运动开展得较好的地区之一。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反动逆流波及边陲山区怀集,白色恐怖笼罩各地。东区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卷土重来,10月的一天早晨,军警和地主武装突然袭击捣毁了设在法志董公祠的东区农民协会机关,掳掠了农会库存的稻谷和财物,捕押了在农会过夜的农会执委麦聘升,还抄了麦聘升在凤岗乡的家。县内各地乡村的反动分子竞相效仿,对农民进行反攻倒算,不少农会骨干遭抄家遭捕捉。麦聘升坐了三年牢,经麦父花钱多方打点才赎出来。          

法志董公祠内部一角。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浩辉 摄

法志董公祠始建于清朝,坐南向北,三间两进两廊,砖木结构,面阔11.3米,进深21.08米,占地面积238.2平方米。石门框上阳刻“法志董公祠”五字,该祠总体布局和结构完整,东廊有清朝光绪二十三年间“捐助工金题名碑记”,脊上右砖塑和灰塑,塑有人物、花草图案。樑架、封檐板上雕刻有图案,檐下有壁画、诗词、书法,体现清朝建筑风格。1983年由董姓族人集资重修,保存完好。

东区农民协会旧址的存在对研究怀集县农民运动发展历史提供了佐证。2011年,东区农民协会旧址被怀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该县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来源:怀集人网  西江日报

11后图.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