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瓣陈皮,漾出江屯新茶品
2023-01-10 17:25:24 广宁发布
“嘭 嘭 嘭”
一辆小型三轮车
缓缓爬上了坡
苍翠的山,弯折的路
远处连着丝缕的青
不见茶绒片片
但看橙雪点点
一簇叠着一簇
葱茂的枝杈摇瘦了人影
一把剪子一道弓
数十个果子落入筐里
匀满了一座小山
不一会儿
环状的篓沉了
换成方形的篮
端上空空的车厢
装称、搬运、送货
这脉丰收的清香
正从山肩流向山脚
漫染了一寸乡土
茶山一青,密密幽幽。冬季的江屯茶山本是清闲,如今倒也沉在一种异常鲜活的忙碌中。数十棵柑树晃晃悠悠,“抖”下来不少嫩黄的果子;短短几秒,便兜满了整个竹篓。一“折”一“绕”一“剪”一“落”。当地“茶农”摇身一变“果农”,正忙着采撷一种叫“茶枝柑”的鲜果。
前阵子,广宁江屯镇凤之源单丛茶基地的80多亩茶枝柑正迎来采摘季。30多名果农正掩在高密的柑树间,忙碌地修剪果枝、盛装鲜果。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基地挂果总量预计在25万斤左右。
“熬过前阵子的寒潮,这些果子能长到这般个头,也还算理想;果实大小适中,成色也均匀。”穿梭在柑树林中的江屯镇退役军人张火森,挑择一簇柑丛,摇下一枚柑果,细细观摩品赏。远近的柑枝盘错垂映,虚掩了采果的、摘果的、捡果的、尝果的各式人影。
茶枝柑又名陈皮柑,并非广宁当地的土产之果,原产地在江门新会。早先年头,凤之源单丛茶基地以种植砂糖桔为主,作为基地创产增收的辅助产业;但种植没多久,土壤质量开始下降,养分流渗,产量不济,影响创收。
张火森与其他合作伙伴开始转变种植思路,引入新会的原枝柑果品种,在茶丛边试种茶枝柑。未曾料想,一“试”便成;来自新会的茶枝柑与江屯原先以茶种为主的“山地生态”相适配。茶枝柑“异地种植”,也能个大饱满,成色均润,柑香浓郁,果肉清甜。
茶柑交映,同山共生,既弥补了山产的“淡季”,也填补了农户劳作的“荒季”。采果、拣果、盛果和卸果弥补了茶农的采茶空白期。劳力输出的农户,一年四季都能在家门前忙活;“茶采”结束便开始照料果园,打理柑树,采集柑果……不再担心营生荒季“坐吃山空”,收入渠道变得相对稳定。
小小“茶枝柑”漾起了“乡村帮扶”的“新”芳气。眼下,这股芳气尚未流远,正回绕茶山,再绽“生机”。集装成箱的茶枝柑,从山上卸往山下,本应搭上跨城外运的“快车”,远销新会和珠三角地区。原先的茶枝柑批量订单受疫情、物流和市场等因素变化影响,无法顺利转运直销外地,大量鲜果囤积库仓。
与其愁盼鲜果转销,看其淤积仓储、缓慢腐烂,不如活用“茶柑共生”的自然风律,主动适应市场,研制“茶种”新品,倒逼生产转型。如此一来,广宁江屯茶山里的“陈皮”出产了。
刚从枝梢剥落的茶枝柑“新鲜滚烫”“果香四溢”。山脚的合作社“兜”住了茶山的25万斤的茶枝柑鲜果;明敞清阔的一面空地匀开了十几个网大的竹窝,上面密密地陈铺着一层又一层粉白的鲜皮;远远一望,像是浸渗晴光的雪点,光着白的脚掌涂满了深褐的倒悬的天空。
卸果、挑拣、去囊、剥皮、平摊、晾晒……小小一个户外工作坊,分成了六道工序专班;工人们一边装卸鲜果,一边剥拣果囊,一边平晾果皮,前后接承,忙中不乱,充实快活。新晾晒的茶枝柑鲜皮,肤白脂润,需得候上些许礼拜,风晴化露,皮削形槁,方能凝锁清芳,陈酿甘皮。
借助新会“柑普茶”的工艺思路,“茶柑共生”也在江屯凤之源单丛茶基地的“茶产链”焕发了新彩。传统的茶枝柑鲜果拗除项柄,掏掉果肉,塞入茶叶,便能制成一柄“大红柑普”,茶柑的清涩交糅普洱的醇厚,渗养出别一番茶味,入口清润酥甜。
融合茶枝柑陈皮与单丛茶原料制成的“大红柑普”不仅解决了鲜果滞销,更创新了茶叶种类,开拓了江屯茶品销路,为合作社带来了20多万的收入。如此“清芳”,足以回甘。
来源:广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