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揭秘!肇庆“龙舟之乡”历史悠久,藏着这些故事……

2023-06-05 11:44:39 肇庆发布

重磅消息!

6月10日-6月11日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广东主会场(东莞)

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

将在东莞沙田镇龙舟公园拉开序幕!

我市的“和谐龙舟队”代表本市

参加此次邀请赛。

△和谐龙舟队的合照。自2020年参加国内各种赛事,在广东省全运会、珠三角联赛、广佛联赛、东莞“东江杯”联赛、高明沧江联赛中获优异成绩。图源 和谐龙舟队俱乐部供图

此次作为代表参赛的龙舟队伍,

是肇庆金利镇的龙舟爱好者。

“赛龙舟”是金利当地重大的传统活动,

可以说,金利人对龙舟的热爱

是刻在骨子里的。

在金利,保留了最传统的龙舟习俗,

一直延续至今。

金利龙舟 特色纷呈

高要区金利镇是有名的“龙舟之乡”,

也是水上人家的发祥地。

在历史上民间就有

“广州睇花市,金利睇龙舟”之美谈,

《金利龙舟习俗》还被列入

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特色一

竞速激情

△金利龙舟最大的特色“快”,划完800米的赛程只需要3分多钟,最快速度达到每秒钟6米左右。图源 文明肇庆

特色二

热闹非凡

△金利镇四甲村新龙上水庆典上,村里成年男丁在河里划着新龙舟,外嫁女在岸边为其呐喊助威。杨乐祺 摄

特色三

龙船饭习俗

△新龙上水典礼期间,各村还会举行吃“龙船饭”等民俗活动,烧猪是村宴上必不可少的,还有烧鸡、烧鹅、猪手等美味佳肴。杨乐祺 摄

金利龙舟习俗,

从一种娱乐竞技沉淀成一种文化传承。

金利人也将龙舟文化融入生活之中,

赋予其活力,将之发扬光大,

让龙舟文化成为了

肇庆响当当的民间传统习俗品牌。

龙舟历史 底蕴悠久

传说两千多年前,高要市金利镇河涌交错,农民外出都习惯以艇代步,有时两艇相遇,经常争相竞逐,赛农艇之风因此而起,逐渐成为村与村、姓与姓之间人力和财富的比拼。“农”与“龙”近音,加上龙是祥瑞之物,同时亦出于对屈原的怀念,赛龙舟之风便逐渐形成,历代相沿,成了民间传统节日活动。

金利是广东省内

最早开展赛龙舟活动的地方,

是中国拥有龙舟最多的乡镇之一,

100多个自然村,

拥有300多条龙舟。

△廖文奕 摄

最初的龙舟只有9米长,

后来演变为18.6米和24米,

现在一般取33米的用来比赛。

龙舟两端会装上

精雕细刻的龙头、龙尾,

还插上锦旗,中间摆起锣鼓。

△金利村民在训练龙舟。 廖文奕 摄

每条龙舟上有“龙总”多名,

鼓手、锣手、舵手各1名,

扒丁48-51名。

“龙总”由村中德高望重的人担任,

是龙舟的总指挥,

负责赛事的运筹帷幄。

鼓手是龙舟的灵魂,

鼓手的临战经验和综合素质是

龙舟取胜的关键,

比赛中一切行动都要听从

鼓手鼓点的引导。

△龙舟上的“龙总”。图源 文明肇庆

△龙舟上的“鼓手”。图源 文明肇庆

新龙舟上水时,

都要举行隆重的上水典礼,

村里同宗亲友及友好邻村

都携带烧猪、喜炮、

喜酒等礼品前来道贺。

△在午宴上,除了本村村民,他们还会邀请亲朋好友等一起参加,十分热闹。杨乐祺 摄

龙舟文化 源远流长

五月初一至五月初五,

金利都是热闹非凡的,

其中初一是传统端午节,

是最隆重、最热闹的一天。

△天刚亮,各村的锣鼓声、鞭炮声就响个不停,群众穿红着绿,成群结队地涌到西围涌,到处弥漫着节日的气氛。杨乐祺 摄

每个村都会选好良辰吉日,

举行隆重的“发龙仪式”。

“发龙”一般在天亮之前,

由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

由未婚男子(俗称“青头仔”)

做首次起航,

首航的龙舟坐满未婚男子,

以示本乡本族人丁兴旺。

△金利镇四甲村新龙上水庆典上,村里老人为新龙船进行“画龙点睛”仪式。杨乐祺 摄

村民将覆盖在龙舟身上的幕布拉开,

在龙头、龙尾插上旗帜,

点燃香烛与凤尾草,

放起爆行,祈福辟邪,

同时高喊“顺风顺水”、“突飞猛进”,

祝愿村子和谐太平,村民健康长寿。

△早上5点,金利镇四甲村龙舟队员整装待发,做好“新龙上水”仪式的准备。廖文奕 摄

村里的外嫁女

也要携带“三牲”回娘家欢庆,

宴席多达一两百席,

宾主两欢,日落方归。

△金利镇四甲村新龙上水庆典上,本村的外嫁女回村庆祝。杨乐祺 摄

龙舟下水后,

每天傍晚工余之时,

龙舟队都在附近的河涌练习,

备战龙舟赛。

△傍晚时分,金利镇各村的龙舟队积极备战训练。廖文奕 摄

△在端午节前,金利镇每条村的龙舟队基本每天都会从傍晚时分训练到晚上十点后。杨乐祺 摄

训练结束后,

全村男女老少都聚集到祠堂里

与队员们一起吃饭,加油鼓劲。

△四甲村龙舟队队员结束训练后会齐聚祠堂吃“龙船饭”;而在开饭前,他们还会给“龙船”先奉上菜肴、酒水等,讨个好彩头。杨乐祺 摄

对于“龙舟人”而言,

龙舟就好比珍贵的宝物,

所以他们都很爱惜它。

△队员们将龙舟抬起。图源 文明肇庆

训练期间龙舟都放置

在河边设置的专用木架

或者水泥墩上,

训练结束后就将龙舟运回各村藏起来,

或者藏在水底,或者藏在沙底,

称为“养龙舟”,等待来年重出江湖。

△南门村是金利镇唯一把龙舟“藏”于水下的村。 图源 高要区文化馆

在非龙舟竞渡的季节里,

龙舟最需要养护。

△高要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陆兆源(左一)正在检查龙舟情况,对龙舟进行养护。罗祺俊 摄

历经400多年的沉淀,

龙舟竞渡早已成为

高要区金利镇独特的文化名片。

△队员为两条龙舟装上精雕细刻的龙头、龙尾,插上锦旗、柚子叶、凤尾草等装饰后,在金利镇西围涌出发,带着仪式需要放生的鱼划到西江口放生,然后返回四甲村。廖文奕 摄

金利镇要西村村民 陆兆尧

我们每一代人都很看重龙舟活动。在以前,我们村装龙舟、吃龙舟饭都是凑钱的,柴米都是大家凑出来的。今天再也不用这样了,因为有商家赞助,还有集体资金。在我小时候,一听到老人喊起龙船了,全村老老少少必定欢呼雀跃。没有龙舟看,吃粽子都没味道!

金利龙舟竞渡,

浓缩了金利人的乡土情结和精神力量,

更是升华为“同舟共济、团结拼搏、

乘风破浪、勇立潮头”的

高要“赛龙舟”精神。

而不断传承赓续的龙舟文化,

必然会为肇庆增添一抹底色,

擦亮肇庆这座城的文化名片!


来源:肇庆发布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文明肇庆    高要发布    高要区文化馆


肇庆.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