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留连不忍去,无怪日迟迟!这位文坛泰斗爱肇庆爱得深沉!

2017-08-22 10:28:29 文化肇庆


在120年前,即1892年11月16日(壬辰年九月廿七),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巨人诞生了!早年,他以其才情横溢、大气磅礴的诗篇震撼文坛,被称为“最能代表五四狂飙精神”的诗人。他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郭沫若。



 人物介绍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 郭沫若


↑ 邮票上的郭沫若


郭老与肇庆的一段缘


1961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郭沫若副委员长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连贯、广东省政府交际处和省警卫处有关负责人陪同,前来肇庆进行为期一周的视察。地委和专署领导张进齐、地委副秘书长兼地委接待委员会副主任张聚德等负责接待。


当年郭老年近古稀,但身体健朗,风度翩翩,幽默风趣。可听力差,要凭借助听器才能听到。享有“文坛泰斗”、“杰出诗人”美称的郭沫若,才华横溢,才思敏捷,在饱览肇庆风光之时,触景生情,诗兴大发,留下赞美肇庆山水的名篇佳句。如“浑疑云岫来阳朔,又见西泠到岭南”和“水剪西湖千匹锦,岫移阳朔几尊罍。


郭老与连贯是患难之交。连贯解放前在中共香港分局负责统战工作。1947年11月郭沫若离开上海前往香港,连贯负责联络和协助开展工作。1948年11月23日,郭沫若从香港乘轮船奔赴东北解放区,连贯负责安排护送。


↑ 郭沫若视察肇庆


天柱阁试笔

郭沫若下塌星湖天柱阁。当天下午在书房摆放《肇庆府志》、《高要县志》、《星岩今志》、《鼎湖山志》等地方志以备查阅,并准备好文房四宝以便泼墨挥毫。


↑ 七星岩


郭老在周围漫步观景,得知天柱岩有不少红豆树,陪同人员就地采集红豆送给郭老,郭老说:这种称海红豆,形如豌豆,呈鲜红色,因唐代大诗人王维“红豆生南国”诗句,因而又名相思子,古人常用来表示男女情爱或朋友间的情思。另有一种呈椭圆形,红中带黑点,海南岛较多。

↑  郭沫若作品《宿天柱岩》,作于1961年12月21日


傍晚彩霞满天,对面小岛上空成群结队的白鹤、鹭鹚在飞翔,晚上可望见端州古城灯火,月色中观赏湖光山色别有一番情趣。此情此景令郭老陶醉,翌晨赋诗一首:     

  

七星落地上,天柱立中流。


山多红豆树,窗对白凫洲。


月下开菱镜,云间结彩楼。


勾留过一宿,灯火是端州。


↑ 肇庆夜景


赞摩崖石刻

第二天参观石室岩摩崖石刻。郭老极大兴趣,先浏览然后重点观赏。特别称赞李邕《端州石室记》,他说:李邕是唐朝初年有名的书法家,擅以行楷写碑,有“书中仙手”之称。

      

↑ 七星岩摩崖石刻


石室洞西北面的璇玑台石刻最为集中,周围岩壁除一座观音像外,全是石刻诗词歌赋,篆、隶、真、行、草,各种字体俱全。郭老赞不绝口,一幅一幅地观赏,累了便坐在藤椅上看,并加以点评。郭老特别推崇俞大猷《题七星岩》“胡然北斗宿,化石落人间,天不生奇石,谁擎万古天?”他说:该诗采用自问自答手法,达到借景言志的目的,把奇异挺拔的七星岩比作天上的北斗星座,然后暗喻作者要擎住明朝天下的志气,表达了自己忠诚为国的胸怀。对《航若波罗密多心比》,郭老指出,这是一首佛经,现存西安碑林。此石刻是曾任两广总督的满洲人耆项临唐代书法家张旭的字,流畅灵动,首尾呼庆,且没有败笔,是一幅好书法。


↑ 七星岩摩崖石刻 


几个小时的参观,郭老兴致勃勃地说,七星岩摩崖石刻,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自唐朝以后各个朝代都有,集诗词、歌赋、游记、散文、题榜、题名、骈文、经文等文体及书法艺术之大成,刻工精细,是星岩的瑰宝。郭老乐而忘返,迟迟不愿离去,经多方劝说,最后乘船游龙岩洞后才返回住地。趁兴归来,郭老吟咏《游黑岩》诗一首:


北海曾来此,岩间有旧题。


洞天天外秀,福地地中奇。


膏炷导游楫,葵羹解渴丝。

留连不忍去,无怪日迟迟。




↑ 郭沫若作品《游鼎湖山》,作于1961年12月22日


水月宫吟诗


当来到水月宫参观,郭老听介绍说水月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有三百多年历史,抗日战争时期,遭日寇飞机炸毁,幸亏铜铸观音像被当地群众巧妙地保护起来,未被日军夺走。1957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拨款重建,古大存副省长亲笔题写:“水月宫”。


↑ 水月宫


郭老称赞重建的水月宫保持了明代宫室结构传统特点,原有的铜像铸工精巧。抚今追昔,郭老感概万千,当即吟诗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歌颂和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慨:


铜铸观音像,巍然丈二长。

红光新殿字,绿锈旧衣裳。

神圣劳工箸,猖披日寇狂。

险些成水月,捆载下东洋。


↑ 郭沫若作品《游水月宫》,作于1961年12月21日


桂花轩抒怀

继而乘船穿越宽阔的地下河驶向双源洞,郭老饶有兴趣,近半个小时参观游览,他说这是典型的静水地下河,不多见的。


↑ 星岩八洞奇景


乘车到桂花轩,星湖管理处党委书记梁汉夫恭候迎接,桂花轩门口,周围遍植桂花,清香扑鼻,门口有毛主席词句楹联:“风景这边独好,江山如此多娇。”室内陈设高雅,郭老表示赞赏。管理处人员请郭老品赏当地特产紫贝天葵、鸡蛋花茶、糖莲藕、柑桔,然后请郭老欣赏叶剑英元帅半年前游览七星岩题诗,郭老连声称赞是一首好诗,认为叶帅高度概括了七星岩风景特点,并对今后建设寄予厚望。接着,即席挥毫赋诗:


我自双源洞里回,桂花香处一轩开。

果然风景这边好,如此江山何处来。

水剪西湖千匹锦,山移阳朔几尊罍。

客来不用茶和酒,紫贝天葵酌满杯。


↑ 郭沫若作品《题桂花轩》,作于1961年12月22日

梁汉夫告知郭老,门口毛主席的对联是他应急书写,但难登大雅之堂,敬请郭老重写。经主人再三恳请,加上连贯从旁劝说,郭老终于答应。郭老一挥而就,大家拍手叫好。


肇庆视察参观时对肇庆四大名塔叹为观止,即兴题下:“四塔擎天天宇稳”的佳句。在游览鼎湖山时,饮了紫背天葵茶,也写诗道:“客来不用茶和酒,紫背天葵酌满怀。”郭老这两名诗使紫背天葵更加出名。



0818jpg.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