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当年丨原来80、90年代天宁路是这样的
2020-04-11 12:02:27 肇庆街坊
天宁路一直给人的感觉是
街道人流涌进,道路川流不息。
时间无声,岁月有痕……
这条路直观的展现了
端州繁华商圈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片来源 网络 天宁路,南起江滨东路,北至七星岩牌坊
天宁路南起江滨东路,北至七星岩牌坊,又分为天宁南路和天宁北路两段。从宋代开始,天宁路一直叫水街。据记载,古时,许多肇庆人要经过天宁路一带,到西江边挑水饮用。由于每天挑水的人川流不息,马路上洒满水桶里晃荡出来的江水,百姓因此将这条街称作水街。民国15年(1926年),改称天宁路。“文革”时期,改称解放路,直到1981年才复称天宁路。
天宁路由来
▲图片来源 网络 那时,肇庆端州城区的牌坊、大钟楼、专建点是双层的交通岗台,被刷上红、白相间的颜色,格外醒目,旁边建有警亭。
天宁路名称的由来,与天宁北路口一带曾有一座天宁寺有关。早在宋代已有,至今仍是城区主干道之一。
天宁寺原名安乐寺,是端州四大寺之首。
始建于宋淳化年间(公元990~994年),由知州冯拯所建(今假日酒店北侧)。
北宋后期,兴庆军节度使郑敦义将安乐寺改称天宁寺。元延佑年间(1314~1320年),知事朱深通曾将天宁寺改名天宁万寿寺,并铸有铜钟一口。
民国6年(1917年),几经波折的天宁寺被高要县官产处拆毁,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民国12年至15年,修成天宁北路。时南起正东路,北端只修至麦大塘和麦仔园一带,后来不断向北延伸,今天宁北路已北至端州路。
照片里的记忆
▲图片来源 网络 90年代的天宁北
天宁北路又分为南段和北段。南段由正东路至儿童公园,北段由儿童公园至端州路。
▲图片来源 市档案局供图 梁茂超摄 天宁南路
民国13年水街改建为天宁南路,南至江滨东路,北至正东路,为混凝土结构,面铺沥青,路长240米,总宽15. 5 米。
▲图片来源 网络 80年代的儿童公园
▲图片来源 网络 旧商业老字号(五金交电)(新贸)老店铺、老字号,是老一辈肇庆人的记忆里,历久弥新的印记。




▲图片来源 陈世棠 摄 记忆中有这座皇朝天桥
标志性建筑有肇庆旅店(位于天宁南路南侧)、肇庆儿童公园、大钟楼等,另外还有广百时代广场、好世界广场(更名合百利广场)、天宁广场、皇朝酒店、华侨大厦、湖滨大酒店、端州大酒店等。
▲倚岩楼:端州老街坊心中的茶楼“标杆”——倚岩楼二楼以上临街外观总体保持较好。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赖小琴 摄
解放前,每天都有很多外地的商船和客船停泊在码头。天宁路因靠近江边码头,设有许多客栈、茶馆、酒楼、戏院、商铺,十分热闹。
▲图片来源 网络 肇庆大戏院播出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方世玉打擂台》
解放后,肇庆的公路和铁路逐渐得到建设发展,水路运输也逐渐衰落。天宁路上只有寥寥数间商店,多是买鸡鸭、腊味之类。改革开放后,天宁路面貌焕然一新,商店林立,灯光夜市成为城区别具特色的夜景之一。

▲图片来源 沈建平 摄 1987年9月新贸外观,那个时候大钟楼还未出现。
▲图片来源 网络 80、90年代初天宁路一带灯光夜市
▲图片来源 星湖美美 1986年 天宁北路 沈建平摄
80年代牌坊广场对出马路,已成为市内交通要道。
▲图片来源 星湖美美 1985年 牌坊前路口 沈建平摄
▲图片来源 星湖美美 1984年 牌坊前路口 沈建平摄

今天牌坊广场前的路口,仍然是市内的交通要道,汽车已经成为了如今的绝对主角,诉说着时代发展的故事。

▲图片来源 肇庆西江网 1998年2月天宁北路扩建
老字号的岁月见证

解放初期,这幢民国洋楼是高要县工人文化宫,解放前,这里是资本家开办的肇庆旅店。
1950年,这位资本家去了海外,当时的高要县政府将肇庆旅店改成了高要县工人文化宫。
▲图片来源 网络 挺立了半个世纪的新风照相馆
天宁南路的新风照相馆,建于1962年,在肇庆城区这条繁华路段屹立了54年。
据肇庆史料记载,1956年,肇庆的服务行业全面完成公私合营以后,成立了饮食服务经理部。
1962年,饮食服务经理部划分为饮食公司、服务公司。服务公司在这一年开办了新风照相馆、旅业等5个行当,新风照相馆当时是肇庆唯一一家照相馆。

▲图片来源 网络 红艺钟表店
路名不仅仅是一个名字,
他就像一本翻开的历史书,
见证一个城市的发展,
见证我们每一代人的进步。
岁月变迁,时光为她打上烙印,
老照片会褪色,但记忆永不磨灭……
本文作者:大猫
来源: 肇庆街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