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德进贤—肇庆儒学历史文化展》位于肇庆府学宫(高要学宫)大成殿内,于2019年5月15日正式开展,分为学宫概况、肇庆儒学、肇庆府学宫、儒学传承四大部分。 肇庆,古为端州,自古尊师重教,学风纯朴。肇庆府学宫(即高要学宫)创建于宋崇宁年间(1102),是西江流域最早的学宫之一。近千年来,几度兴废,为肇庆教育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创办学宫,是肇庆地方历代官员重视文化、人才执政理念的体现,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人才、发展教育等方面有着深远影响。

第一部分 学宫概况:学宫起源
学宫,是历朝历代官方设立的学校,是中国古代官方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尊崇备至,每一州、府、县治所在地窦设有学宫。学宫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汉书·平帝纪》中记载,汉平帝元始三年(即公元3年)夏季,王莽向汉平帝刘衎奏请设立学宫。这是中国古代官方设立学宫的最早记录。

中国著名学宫 广东著名学宫
中国著名学宫,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广东著名学宫有肇庆府学宫、德庆学宫、揭阳学宫等等。

第二部分:肇庆儒学
岭南儒学兴盛于唐代,为了加强对岭南的“文治教化”,朝廷在大部分州都设立了官办学校,至北宋初期,由于政府不准州县自行立学,岭南地方的州学很少。“自宋仁宗命郡县建州学,而熙宁以来,其法浸备,学校之设遍天下,而海内文治彬彬矣。” 至此,岭南地方州县学发展到高峰。肇庆是岭南最早的儒学中心。

肇庆古代书院
明代陆续兴办了多所书院,时有兴替。一些书院办得有声有色,影响深远,为人传颂,其中以星岩、端溪书院为最,在肇庆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清末,肇庆各书院均改为中小学堂、民居或他用。宋康定元年(1040),知端州军州事包拯为振兴文化教育,在城北宝月台创办星岩书院,是肇庆历史上第一所官办书院。

清《端溪书院》试卷

第三部分:肇庆府学宫
肇庆府学宫,其建筑形式别具一格。保留了宋、明两代南方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是广东保存较好的明代学宫建筑艺术珍品,是研究岭南古建文化的重要标本。

学宫考古发掘文物

第四部分:儒学传承
学宫是传承儒学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肇庆府学宫在历年传承和弘扬儒学文化中,扎根本土、吸收外来、展望未来,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儒学传承活动,成为了新时代重要的传统文化推广阵地。

儒家“五常”

孔子语录
《论语》系列动画
无论是肇庆府学、还是高要县学,尽管历经沧桑,走过宋、元、明、清等几个朝代,留下近1000年学宫历史和文化,“修德进贤”成为学宫的教学宗旨,其严谨的治学风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肇庆人,于今天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展此线上展览,旨在让更多的市民朋友了解肇庆府学宫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为我市学宫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建言献策,共同为保护好肇庆文化遗产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