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 肇庆知多少?--禅宗祖师居然在肇庆隐居潜伏修行十五载?
2019-11-12 17:21:36 肇庆华英
来源:肇庆华英
西江流域,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位将中西文化交融汇合的名人,他们的影响是具有世界性的。一位是明朝时的意大利人利玛窦:人文 | 肇庆知多少?--这个老外居然在肇庆干了这些事!,另一位是唐朝的禅宗六祖惠能。
六祖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 六祖惠能是佛教禅宗第六代传人,这位名冠天下的唐代著名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惠能将佛教中国化、平民化,提倡顿悟法门,以思想解放、敢于创新而著称,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 六祖惠能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也是将西方的佛教与中国的儒道思想交汇融通的第一人。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先哲的孔子、老子和慧能,他们并列为“东方三圣人” 。 六祖慧能因缘肇庆 许多肇庆的街坊们都熟知慧能晚年回老家新兴,途经肇庆,在城西的草庵插梅开井的故事。但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六祖慧能居然在肇庆怀集、四会的深山隐居潜伏修行十五年,孕育和沉淀了丰富的禅宗历史文化资源。这究竟是一段什么故事呢? 据唐末和宋代文人所作的六祖慧能传记所说,五祖弘忍法师秘授衣钵佛法给六祖惠能后,因担心弟子神秀不服加害惠能,特意叮嘱惠能“逢怀则止,逢会则藏”,惠能立即领悟,来到怀集县隐匿于山岭茂林间,不露面于人前。 根据旧《怀集县志》及有关古书记载,惠能当时隐匿于当时怀集县西北六十里的上爱岭最高峰的石室中。现在登临此处,可见岩室内有石凳、石桌和石香炉,岩上正壁刻有“六祖岩”三个楷体大字,左岩壁有蒋航题的四首摩岩石刻诗。 十五年的隐居生活漫长而艰苦,惠能以他坚定的心智、潜心参禅,坚持修悟佛性。后来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经风幡之辩剃发出家,在韶关宝林寺(今南华寺)大力弘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禅理。 广东省政府参事、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认为慧能在怀集、四会的深山修行十几载,才“顿悟”成佛,成为佛教的六祖、中国禅学文化的创始人、思想家、哲学家。怀集、四会是六祖惠能禅学的孕育升华地,也造就了佛教的六祖。 梅庵:纪念六祖岗顶插梅 对肇庆来说,梅庵、四会六祖寺、怀集六祖岩等地因六祖慧能而广为人知,不少游客信众慕名而来,提升了肇庆的知名度,丰富了肇庆的历史文化内涵。 梅庵为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僧人智元所建。禅宗六祖惠能,生性好梅,每到一地都以插梅为记。梅庵就是纪念六祖曾在岗顶插梅而得名。 梅庵现存山门、大雄宝殿和祖师殿三部分。山门前的六祖古井还在,井水依然清澈甘洌。大雄宝殿的建筑极具特色,其保留了宋木构建筑风格,是岭南城区一处十分珍贵的千年木构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有“宏杰伟构冠中华”、“千年古庵,国之瑰宝”之美誉,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祖寺:规模最大的六祖古刹寺院 六祖寺位于四会市贞山风景旅游区内,原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根据乾隆《怀集县志》、同治《怀集县志》等地方志记载,六祖寺初名六祖庵,始建于唐长庆年间(公元821-824年),又于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迁址重建,改名六祖寺。重修的六祖寺建筑面积为60000多平方米,灰沙杉木瓦结构。整体为中轴线平面布局,分别由大门、前殿、后殿及左右辅以的厢房、廊庑及小巷构成一体。寺庙四面环山,山势峻俏,景色宜人。与六祖惠能寺相邻的山间,还有“六祖惠能池”、“佛堂顶”、“仙人路”、“烂布衣”等与六祖惠能当年行迹有关的地名和山名。 千余年来,六祖惠能的禅学思想一直影响着世人。六祖惠能创立的禅宗文化启发人们自尊自强自爱的信心,发扬自动自觉自律的精神,指明做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使人明辨是非善恶、真伪邪正,懂得取舍、得失,建立理智、进取和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这种人生观不管是否佛教徒,都是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可以说,禅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一座历史丰碑。六祖惠能那开放兼容而又勇于改革、贴近民众的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来源:肇庆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