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怀集地名的由来,很多人都不知道!

2020-07-11 15:19:17 怀集关注 肇庆市地方志办 肇庆发布

地名,折射着一个地方的地理人文特征。

肇庆辖端州、鼎湖、高要3个区

和广宁、德庆、封开、怀集4个县,

代管四会1个县级市。

对于这些地名的由来,你知道多少呢?

马上和小编一起来“涨姿势”吧~




肇 庆

△端州区供图



宋徽宗赵佶登基前曾封端王,端州成了他的封爵地。当时,广东转运使燕瑛提议改名肇庆,寓意开始带来吉庆之意。宋政和八年(1118年),宋徽宗亲书“肇庆府”三字赐予肇庆,“肇庆”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端 州

△聂伟健 摄



隋开皇九年(589年)设立端州,今城区为州治,端州始得名。1988年,国务院批准撤销肇庆地区,设肇庆为地级市,在新设区时以古端州命名而得名。



鼎 湖

△钱荣森 摄



1988年1月,肇庆市新设2个区(端州区、鼎湖区),其中一个坐落在广东四大名山之一的鼎湖山脚下,故称鼎湖区。


△鼎湖区供图


那么,鼎湖山又因何得名呢?



据《肇庆市鼎湖区志》载:“广东通志称 ‘顶湖’,旧志记载‘上有湖,四时不竭’,……绝顶有湖,因名为‘顶湖山’。


后传说黄帝曾在此铸鼎并乘龙飞升,又因“顶”、“鼎”同音,明正统五至八年(1440年至1443年),高要县令黎近作《鼎湖樵唱》把 “顶湖”写作“鼎湖”,之后渐称“鼎湖山”。


另一说是湖四周山峰形状如倒放大鼎的足,故称鼎湖山。



△梁亮 摄



高 要

△高要区供图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平定南越国,设9个郡,其中苍梧郡中的一个新设县因西江羚羊峡居高而扼要取名“高要”。




四 会

△徐治彪 摄



四会,岭南最古老的建制县之一,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1993年11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县级)。


△徐治彪


四会命名取义多有阐述。



一是四条水之说。北宋乐史著的《太平寰宇记》云:“四会者,东有古津水,南有浈江,西有建水,北有泷江,四水俱臻,因以为名。”


清光绪《四会县志》对《太平寰宇记》之说作过辩疑考究,认为命名之初取“四水并臻”之义,则应为浈水、溱水、洭水、郁水。


二是四方水之说。清代地理学者王先谦在《汉书补注·地理志》有按语:“四会者四,西有绥江水,又有溱、浈、洭水为北江,泿、郁水为西江,四方来会,故名。”他认为四会命名的“四”字,不是特指某四条水,而是形容多条江河“四方来会”。




△邓羽钧



1985年,四会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在编修《四会县志》时,再次对各史志、图籍进行考究,对上述几种说法参详对照,认为王先谦关于“四方来会,所会之水不止四也”之说,具有独特见解,符合历史实际。四会于秦置县时桂林郡境内江河纵横,众多江水从桂林郡四方会流至此,因而得有此县名。王先谦所说“四方来会”,既不拘泥特指某四条水,也不致有异于年代或地理位置,而是根据地形地势定名,符合命名之意。




广 宁

△江先梅 摄



广宁县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从四会划出太平、橄榄、大圃、永义4都设立广宁县,名取“广泛安宁”之意,属肇庆府。


△江先梅 摄



德 庆

△余庆勇 摄



宋绍兴元年(1131年),赵构由康王称帝,因康州(今德庆)为其潜邸,升康州为德庆府,取“颂其以德致庆”之意,并置永庆军节度,划为望郡,“德庆”之名沿用至今。


△徐向光 摄



封 开

△欧镜开 摄



民国时期,今封开县境置封川县、开建县。1961年,封川县、开建县合并,取2县名首字为县名置封开县。


△谢厚灿 摄


其实,

曾经的封开,也叫广信,

它有着辉煌的历史,

广东、广西得名也与它有关。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交州刺史治广信(今封开)。广信,源于“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此名延用至南北朝。


至宋,广信以东划为广南东路,广信以西划为广南西路,广东广西得名由此而来。



△谢厚灿 摄



怀 集

△怀集县供图


怀集县名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一说县城以西有怀高岭而得名;

二说县域内民瑶杂居,欲长民者绥怀而聚集;

三说县域西部有“怀溪水”,沿其意而称。


✦ 学者认为“二说”最符合历史实际,即“绥怀而聚集”之意。



△怀集塔山看县城 邓铭成 摄



怎么样,

看完之后是不是有一种

恍然大悟的感觉?

大家还知道肇庆哪些地名的由来呢?

欢迎留言告诉小编哦~


来源: 怀集关注   肇庆市地方志办 肇庆发布

11后图.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