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不辞长作杨池人 ——走马“岭南第一村”封开杨池古村

2023-04-20 11:57:50 爱封开

图片


图片

4月16日,我们来到了有“岭南第一村”之称的封开县杨池古村。

杨池古村,座落在广东省封开县罗董镇,距县城江口镇28公里。这里群山环抱,绿树掩映,村中石板砌道,曲径相连,村前禾田绿畴,小溪流过;村中房前屋后枇杷熟了,发出诱人的清香;村子环境清雅和谐,民风淳朴,文风浓厚。走进杨池古村,就像身处世外桃源,令人留连忘返而有“不辞长作杨池人”之感。

图片


杨池始建于明代末年,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村民全部姓叶。村子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布局合理,建筑整齐,东西南北各建有四个门楼,现有古房屋60多座,采用各式的硬山顶或悬山顶建筑模式,清一色砖木结构,整体建筑虽保留有典型的明清风格,却又继承了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的建筑结构特征,也蕴含明显的岭南古建筑风貌。青砖、灰瓦、麻石和小巷……整个村子顺着山势而建,高低错落有致,立体感强。所有的建筑都是用手工精心雕刻的长方形花岗岩大块铺砌而成,起到了非常好的防潮、防蛀、防倒塌的作用,没有其他古宅的青苔痕迹。走进屋内,有大门、屏风等。尤其是各种绘制精美的壁画、灰塑和木雕等古建筑装饰艺术,更令人叹为观止。祠堂、书院、古巷、花厅、客房、钱庄、仓储等中国古代民间生活必须的各种用房这里都可以找到,杨池村走出了大夫第后升任四川直隶州分州知州的叶交,走出了两名封川县长。抗战时期,何香凝、红线女、马师曾等名人都曾在这里住过。

图片


杨池村的“叶氏宗祠”用杉木做“檐柱”,是杨池古民居的建筑精华。无论是木雕、灰雕还是壁画,都是岭南古建筑中非常罕见的装饰。“叶氏大宗祠”三大殿中,八根木柱、立柱散发着古木清香,刻着工整的对联。据说这八根梁柱是由八棵杉木制成的。自明朝年间修建“叶氏大宗祠”时就一直留存到现代,虽历经400年风雨沧桑依旧屹立不倒。很多古建筑专家曾多次到此研究考察,称这里是广东目前为数不多且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被建筑家誉为“岭南第一村”。

图片


图片

在叶氏祠堂的门楼上写着“杨高常驻马 池小雪藏龙”。祠堂前面有一眼池水,常年碧绿,清澈见底;池边上有纤细杨柳,和风依依。相传,叶氏先人叶翰彪是明末官员,因避战乱来到此地,看到周围林木葱葱,花果满坡,中间一块盆地,盆地中间有一片像宝鸭状的高地,心中十分高兴,便在高地上挖池塘、栽杨柳、种金莲,在此隐居下来。后来,叶氏开枝散叶,世代繁衍,“杨池”村因“杨柳池塘”而得名,“宝鸭下莲塘”的故事也传了下来。池上的柳树,柳影倒印池中,故此称为“杨池村”。

图片

据村中老人介绍,杨池村从祖先叶翰彪开始,延续了十五代,共有300多人。从叶氏族谱记载以及现今建筑考究,整个杨池村是由始祖叶翰彪的一子三孙逐渐发展而来,后人秉承读书的传统,尊师重教,知书达理,民风淳朴,到了清朝中叶光绪年间,杨池村叶氏中举人士多,至民国时,共有秀才、贡生、亲生、进士等60余名 ,其中进士2名。县以上七品以上官员12名,少将1名。取得功名后衣锦还乡就大量起建房屋,逐成现今规模。解放后,勤奋好学的风气没有改变,有35人考上了高等院校。

图片


图片

在“杨池”旁一面墙壁上悬挂的十余块牌匾,记载了杨池古村景区的辉煌:“2005年度最受欢迎自驾游目的地”、“2006年肇庆千里旅游走廊‘醇正岭南乡村游示范点’”、“2008年广东省旅游特色村”……

图片

古村,古巷,古井,古树,小溪,青山环抱,绿水萦绕,曲径通幽。村中的四口水井依然清澈,在向游人们诉说着故事。清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走进杨池村就如同走进古代的广信,处处可以发现遗留下来的明、清以来的神采风韵,信步村落的每条青石板路,就好像翻开了一页页历史。我们离开时候,正好遇到10多名自驾游的上海人,他们都是60岁左右的年纪,他们说,主要是看古村古民居,体验不一样的广东。

来源:爱封开 


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