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南方都市报》整版报道!肇庆这些宝藏特产藏不住了!
2024-01-17 08:51:23 肇庆发布
近日,《南方都市报》A08、A09看点板块和《中国日报》香港版聚焦肇庆绿色产业、特色农产品发展,以《“中国柑王”身价超百亿 扬帆远航登上纽约时报广场》和《Zhaoqing's green treasure》(肇庆的绿色宝藏)等为题,报道了我市四会沙糖桔、德庆贡柑、广宁竹子、怀集蔬菜等产业发展情况。
(南方都市报)
(中国日报香港版)
肇庆是广东省农业大市,
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
拥有“中国贡柑之乡”“中国沙糖桔之乡”
“中国竹子之乡”等金字招牌。
这里气候宜人,碧水蓝天,雨量充沛,
十分适合农作物生长。
大家所熟知的四会沙糖桔、德庆贡柑、
广宁竹子、怀集蔬菜等农副产品均出自肇庆。
这些农副产品为何这么“优秀”,
引得《南方都市报》《中国日报》聚焦报道呢?
为你一一介绍~
“没有一袋沙糖桔可以隔夜”。
这句话,足以说明人们对沙糖桔的喜爱。
四会因其种植沙糖桔的历史而闻名。
△图源 四会发布
沙糖桔以其甜味而闻名,
可以与砂糖媲美。
品尝果肉,好像细糖颗粒正在溶解,
一丝甜味渗透到舌尖。


△图源 四会发布
享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等多项荣誉称号的四会沙糖桔,
以黄田镇出产的尤为正宗,
品种优良,汁多化渣、清甜脆口、
芳香浓郁,实为佳品。
△图源 四会发布
肇庆四会翠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
2018年公司基地开始大范围
科学种植沙糖桔,
如今种植面积已超1000亩。
我们通常招聘五六十岁的工人,因为他们有丰富的农业劳动经验。两年前,我也承担起了“新农人”的新角色,我们鼓励年轻人加入行列,特别是在销售方面。
△2023年12月,四会翠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何翠云在公司的种植园里视察沙糖桔。中国日报张天元 摄
四会翠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
并通过扩大市场和
引进新的农业技术来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农民的收入。
△图源 四会发布
科技赋能让沙糖桔品质大幅提升,
也擦亮肇庆四会沙糖桔的金字招牌。
如今,肇庆四会沙糖桔
市场批发价能卖到5到6元,
在线上生鲜平台
卖出了20元/公斤的高价。
△肇庆奇乐之仁堂饮料食品有限公司以肇庆四会沙糖桔生榨果汁原浆为主料深加工饮料,其生产线每分钟可产出1500罐沙糖桔饮料。图源 四会发布
未来,四会将努力打造一条
可借鉴可复制的四会沙糖桔
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发展之路,
助推四会市向农业产业强市跨越发展,
为四会的“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广宁县竹产业发展历史悠久,
竹子分布广、种类多,
数千年来竹子已融入
广宁人的生产、生活之中,
给本地百姓带来了巨大实惠。
△图源 广宁发布
2023年3月,国际竹藤组织(INBAR)和广宁当地政府签署了一项关于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旨在为当地竹产业链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包括竹子培育、竹子加工利用、竹林碳汇、竹子生态站建设、竹子品牌推广、竹产业科技人才培养等。
广宁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青皮竹种植区,
青皮竹更厚,韧性高,节点更少,
更适合用作复合纤维材料。
广宁县是首批“中国十大竹乡”之一,全国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广东省竹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国家林草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广宁竹子试验示范基地、繁育培育基地、加工利用基地,国际林业科技培训中心广宁基地。
△图源 广宁发布
近年来,
广宁县委、县政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多渠道多方位推动工作落实,
以期走出一条具有
广宁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图源 广宁发布
成立于2019年的
广东海鹏竹纤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直致力于提取竹纤维和竹粉,
并将其制成复合材料。
△2023年12月,在广东海鹏竹纤维新材料科技展示的竹粉复合材料制成的面板和砖。中国日报柴华 摄
广东海鹏竹纤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黎明
用这些材料制成的各种面板和砖可以用来代替塑料和转向室内装饰,以及用于室外建筑。我们一半以上的竹塑复合板出口到欧洲和美国,2023年的出口量是前一年的4倍。
依托“绿色建材”生产技术
制造出来的竹纤维板材,
不仅优质环保,功能性强,
符合“以竹代塑”发展前景,
还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图源 广宁发布
目前,广宁已具备“以竹代塑”
转型发展的初步技术力量。
当地现有的几家竹深加工企业
“海鹏”“裕丰”“啟航”,
正结合自身定位和技术优势谋划
“以竹代塑”新型产业发展计划。

未来,
广宁将在竹子产业园区建设、
产业技术创新、产业精深加工和
竹产业集群等方面持续发力,
积极探索“以竹代塑”可持续发展路径。
皮薄光滑、
肉质脆嫩、清甜可口……
作为“中国柑王”,
德庆贡柑曾五次亮相人民大会堂,
也曾登上纽约时报广场。
如今,在广东“百县千镇万村
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鼓点声中,
“中国贡柑之乡”正奋力书写新的篇章。
德庆是中国贡柑之乡,贡柑栽培历史可追溯到唐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宋高宗年间更是成为贡品,贡柑的美名由此得来。
△图源 德庆发布
依托良好的地理位置
和深厚的种植底蕴,
“德庆农民种贡柑确实赚了钱,
几乎带动了家家户户种植。”
当地果农回忆鼎盛时期,
德庆贡柑种植面积达到10多万亩。
△图源 南方都市报
德庆及其贡柑在全国柑桔产业的领先地位也逐步确立,陆续获得“中国柑桔产业十强县”、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岭南十大佳果之首、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美誉。
近年来,德庆县全力创建
中国特色农产品(德庆贡柑)优势区、
德庆贡柑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推进“12221”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推动德庆贡柑产业
做大做强、做特做优。
△图源 德庆发布
小小贡柑还撬动了国内外市场,
德庆人尝到了“一果”带来的甜头,
还想让“一果”旺百业、富一城。
2021年,紧抓RCEP生效契机,德庆全力布局RCEP海外市场,出台贡柑出口标准体系,落地RCEP柑橘采购交易中心……德庆贡柑陆续出口新加坡、加拿大、荷兰、德国、泰国、越南、柬埔寨等海外市场。2021年11月,德庆贡柑登上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中国屏”。
△图源 南方都市报
德庆还不满足于单一销售贡柑,
贡柑酥、贡柑软糖、贡柑片、
贡柑果酱、贡柑精油、贡皮等等,
陆续被开发出来。
△位于肇庆市德庆县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工综合中心。图源 南方都市报
农文旅融合、创新营销,
也成了乡村振兴的重要“玩法”,
不断延伸拓展贡柑产业链。
△图源 德庆发布
随着贡柑成熟季的到来,
德庆还将延伸贡柑深加工产业链,
深入开展贡柑宣传推介活动,
邀请全国各地柑橘采购商及游客
到德庆的果园感受丰收喜悦。
△图源 南方都市报
在广东“百千万工程”的历史机遇下,
德庆将乘势而上、聚势而为,
推进德庆贡柑“12221”市场体系建设,
讲好贡柑高质量发展故事。
采摘蔬菜、冷库预冷、打包装车……
每天凌晨4时,
一车车怀集蔬菜准时从位于怀集冷坑镇的
农产品进出口服务平台出发,
驶向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
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热销单品。
△2023年12月,肇庆一家农场的工人们正在挑选准备出口到香港的蔬菜。中国日报张天元 摄
怀集蔬菜的高品质源于
怀集县优越的自然条件。
怀集县肇庆市北部,
属亚热带气候,夏长冬短,
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县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为怀集发展规模化蔬菜种植
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图源 广东卫视《从农场到餐桌》
同时,怀集县地处山区,
既能让蔬菜好好生长,
又有足够的积温为它积累糖分,
达到最佳的口感。
同时,怀集拥有丰富的有机肥资源,
能有效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图源 怀集发布
2023年7月28日,
怀集县被授予“岭南蔬菜之乡”荣誉称号,
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肇庆分院、
怀集县岭南蔬菜之乡研究院同步落地怀集,
为怀集促进全县经济社会
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
△西江日报记者 吴勇强 摄
怀集还主动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
各大“菜篮子”工程、农副产品供销平台
以及大西南地区农副产品
供应基地的对接合作,
努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
绿色农副产品集散中转枢纽、
示范基地和交易中心。
△图源 怀集发布
当前,怀集正以“岭南蔬菜之乡”为契机,
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打造特色蔬菜品牌,
利用蔬菜全产业链齐头并进,
深入挖掘蔬菜产业中的致富生机,
以“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蔬菜,已成为怀集一张靓丽名片。

△ 陈彦成 摄
当前,
县域经济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
同时也是巨大的潜力板。
以上颇负盛名的肇庆农副产品正是
肇庆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展现。
相信未来,肇庆将加速描绘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
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图景。
来源:肇庆发布 南方都市报 中国日报 四会发布
广宁发布 德庆发布 怀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