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红十景丨德庆革命的星星之火从这里燃起→
2022-03-02 17:21:55 多彩肇庆
百年历史,余音回荡。
为整合红色资源,发挥红色文化资政育人、鼓舞精神、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肇庆市红色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由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广旅体局主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协办的“肇庆红十景”评选活动自2022年1月1日启动。
经推荐申报、集中评选阶段后,
“肇庆红十景”评选活动初选结果
已经出炉,分别为
铁军摇篮、西江彭湃、决胜边区、
领村枪声、宿安群星、救亡旗手、农运先驱、
沙浦农运、德庆薪火、三战渔涝。
今天
多彩君继续为您介绍
“肇庆红十景”之一
▽▽
德庆薪火
位于德庆县马圩镇的斌山中学
曾是中共德庆地下党小组驻地旧址,
解放战争时期
德庆革命的星星之火
正是从这里燃起。
1944年秋,在社会进步人士和开明士绅的支持下,斌山中学正式招生开办初中。1946年2月,斌山中学党小组成立,余渭泉任党小组组长。此后至德庆解放,在斌山中学任教的中共地下党员有周钊、余渭泉、黎曼青、李君怡、徐儒华、林国华、岑彪。党小组在校园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唱革命歌曲,同时还进行统战工作,秘密开展情报接送。同年5月,斌山中学的地下党组织交由校长、中共党员徐儒华负责。徐儒华以校长和国民党县参议员的公开身份作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地下活动,为德庆革命事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至1949年10月德庆县解放,斌山中学历任校长均为中共地下党安排的进步人士或地下党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德庆地下党小组的宣传发动下,斌山中学师生先后有18人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或留在敌占区从事革命的地下工作者,斌山中学也成为了培养革命志士的“大熔炉”,使德庆革命薪火不灭,为最终获得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斌山中学同时也是德庆“二·二八”武装起义的指挥部。1948年,中共德庆地方组织于斌山中学研究“二·二八”武装起义事宜,并作出攻打罗阳光裕堂等3个国民党据点为目标的决定。同年2月28日,中共德庆地方组织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区人民解放军援助下,发动德庆人民举行“二·二八”武装起义,攻下了旺埠、高良、罗阳3个国民党地方民团据点,开仓济贫,震撼了整个西江流域。德庆“二·二八”武装起义,也打响了解放德庆的第一枪,为配合南下野战军解放肇庆起了关键作用。 中共德庆地下党小组驻地旧址斌山中学。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中共德庆地下党小组 驻地旧址斌山中学 📍中共德庆地下党小组驻地旧址,位于德庆县马圩镇斌山中学内。 中共德庆地下党小组驻地旧址斌山中学。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德庆“二·二八”武装起义 战斗旧址光裕堂 📍德庆“二·二八”武装起义战斗旧址光裕堂,位于德庆县高良镇罗阳村,距肇庆市城区86公里,距德庆县城区德城街道35公里。 光裕堂建于1933年,建筑面积1055.04平方米,为中西合璧风格,砖木结构,房高二层,有大厅、炮楼、后花园等五进,“文化大革命”期间,炮楼、后花园遭毁坏,现存三进。 德庆“二·二八”武装起义战斗旧址光裕堂。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打造红色旅游路线 德庆薪火——德庆红色之旅(一天) 线路走向:中共德庆地下党小组驻地旧址斌山中学——德庆二·二八武装起义战斗旧址光裕堂——永丰古蓬村——鹿鸣书院——贝来得信鸽文化园——凤村清任书室 德庆薪火,延绵不绝。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二级调研员刘伯明介绍,本条旅游线路主要串联了中共德庆地下党小组驻地旧址斌山中学、德庆“二·二八”武装起义战斗旧址光裕堂、古蓬村古村落、鹿鸣书院、贝来得信鸽文化园、绥贺支队第二团团部旧址清任书室等景区、景点,每个游览点上均有代表性的乡村特色美食、农家客栈,是一条集历史遗存、红色革命遗址、传统村落、乡村振兴、乡村美食为主题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该线路依托德庆鲜明的地方特色,主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地区各大城市,招徕以追求红色文化、革命遗址、古村落文化、乡野农耕文化等类型游客,体验德庆红色文化遗址。 永丰古蓬村 位于德庆县永丰镇的古蓬村,是粤西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祠堂和古民居群。古蓬村有松、榕等古树数株,与周边的山水、村落及田园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和谐的人居环境。村内更有古民居约300多座,均坐北朝南,全部建于前后落差约10米的平缓坡地上,多为硬山顶、镬耳风火墙结构,当地人称为“镬耳屋”。 古蓬村居整齐划一,前屋低于后屋,排列整齐有序,建筑风格各异,各种木雕、石雕、灰雕、壁画设计优美,精工细作,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目前,古蓬村明清祠堂群已列入德庆县重点文物保护区,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极具开发价值。
鹿鸣书院 鹿鸣书院位于德庆县播植镇镇政府大院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民国时期重修,坐东向西,为砖木结构,总面阔21.6米,总进深8米,占地面积172.8平方米。原建筑分前、后两座,现仅存后座,外观为中西合璧。后座面阔9间,深三间十七架,楼高3层,每层楼的前部为方柱券廊,内为木板,每间用方形砖柱石托梁架。书院在民国时期曾是一所私立学校,又称鹿鸣中学。 抗日战争时期的1941年,广东省立肇庆师范(今肇庆市第二职业中学前身)曾搬迁到这里办学,师生积极开展敌后抗日地下活动,向人民群众宣传抗日爱国思想,培养了一批爱国学生和仁人志士,谱写过一段抗日救国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 2001年,被德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贝来得信鸽文化园 贝来得信鸽文化园位于德庆县播植镇,距广佛肇高速公路播植出口3公里。该项目分两期建设,第一期万鸽园项目已于2021年竣工。主要建设两个区域:一是文化旅游区,包括综合服务区、鸽子文创区、肉鸽养殖展示区、油茶种植区、后勤保障区、中华观赏鸽博览长廊等;二是肉鸽生产区,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养殖户”的模式发展,计划年出栏1000万只肉鸽。 第二期为信鸽商品交易中心和信鸽竞技中心项目,主要建设鸽具设备交易平台、信鸽种群交换平台、引进国外各种拍卖平台、信鸽保健品及饲料销售平台、名鸽拍卖平台和行业研究与交流平台等六大平台。
凤村清任书室 位于德庆县凤村镇大村行政村,原为村中的梁姓祠堂。祠堂建于清嘉庆年间,坐西向东,为砖、木、石结构,总面阔13.65米,总进深35.01米,占地面积477.89平方米。清任书室宅大庭深,有岭南建筑艺术特色,对研究清中期岭南建筑艺术和当地红色革命史有重要价值。解放战争时期,粤桂湘边区人民解放军绥贺支队二团团部曾设在清任书室。1988年2月,被德庆县委公布为德庆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4月,清任书室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次初选出的
“肇庆红十景”遍布全市各地,
经过岁月的沉淀,
这些红色资源闪耀着
璀璨的光辉。
来源:多彩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