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这个模式,火了!秘诀是……

2024-05-23 09:20:07 肇庆发布

在肇庆

有一个拥有丰富生物的生命共同体

——鼎湖山

素有“活的自然博物馆”和“物种宝库”之称。

今天(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

增进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了解,

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

在鼎湖山这个物种宝库

开展了各类生态研学活动。

图片

近年来,

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以下简称“鼎湖山保护区”)

深入挖掘本土资源,

以自然资源和科研成果科普化的方式,

在搭建基础、探索方向、拓展成效等方面发力。

图片

△鼎湖山。梁亮 摄

亮点课程精彩纷呈,

不断创新活动形式,

持续扩大受众群体,

带领公众探索和学习自然,

形成科学教育与自然教育

相融合的“鼎湖山模式”。


PART 01
聚焦资源优势,打造课程体系
图片


鼎湖山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和中外重要的科研基地。

在开发自然教育课程内容上,

鼎湖山保护区着重聚焦本土资源,

贴近实际生活,

讲述生态故事和实现环境保护。

图片

△梁亮 摄

如《森林碳储量和个人碳排放》是基于中国科学院重点野外台站(鼎湖山站)“碳专项”的科研成果进行设计,向学生普及“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讲述全球气候变化的潜在威胁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图片


image.png

△以上3图图源 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保护区秉承科学教育

与自然教育相融合的理念,

建有“小小科学家成长之路”的课程培养体系,

并将现有课程进行总结,

对标中小学课标出版了

首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教育系列丛书——

《鼎湖山探究式自然教育课程(初级版)》。

图片

△鼎湖山首本自然教育书籍。

该书不仅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

具体的自然教育思路和课程案例,

并反哺孵化“小小科学家成长之路”课程品牌,

不断扩大影响力,深化品牌效应。

image.png

△以上3图图源 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小小科学家成长之路”

培养对象为周边的中小学生,

通过多种学习模式让他们一步步

成长为保护区的小小科学家志愿者。

该系列课程每年吸引成近千名学生参与,

受众反馈良好。

PART 0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专业人才队伍
图片


鼎湖山保护区注重深化基地平台作用,

不断完善各类基础建设,

目前建有自然教育中心、

展览室、互动式科教设施等硬件设施,

建有2条自然教育探索径,

并配套相应的学生学习手册,

让各类自然教育活动呈现出更好的效果。

图片

△图源 端星自然

鼎湖山保护区还坚持

稳步推进自然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日渐形成了以专业队伍为主、

科学家和志愿队伍为辅的框架。

图片

△图源 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当前,

鼎湖山保护区现有4名

专业从事自然教育工作的人员,

拥有支持自然教育工作的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团队和志愿者队伍。

图片

△图源 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志愿者队伍自2020年起建立后,每年都有上百名社会或大学生群体报名加入,是连接鼎湖山保护区和公众的桥梁之一,有效促进公众教育和社会发展。


PART 03
线上线下结合,突破地域时空局限
图片


为了让更多人受益于

自然教育发展成果,

鼎湖山保护区的自然教育活动

逐渐形成了“请进来、走出去

和在线上”的开展方式。

图片

△图源 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线上包含举办不定期公益课、

发表科普文章、建立交流群等,

线下通过到学校、社区和相关机构

定期开展公益自然教育活动、

科普进校园等推动自然教育“走出去”。

通过以上方式,

鼎湖山保护区自然教育

突破了地域时空的局限,

每年让近万名中小学生“看见”鼎湖山,

充分彰显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为促进广东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肇庆发布    广东林业


微信截图_2023092109434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