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怀集:一条绥江,十万大山!
2017-06-08 18:46:15 江冰 行说本土创作坊
编者按
绥江,发源于清远市连山县擒鸦岭,流经怀集、广宁、四会入北江。它与流经连州阳山英德的连江,成为北江两大支流。然绥江与连江之不同还在于它有一部份河流汇入西江。故而这条河流堪称“粤西文化板块”与“粤北文化板块”的结合部。江冰教授广宁怀集之行为我们展读“一条绥江,十万大山”历史深处的阅读与思考。广宁绿玉,怀集标话,六祖惠能,一个个印象片断,一个个故事随思,带我们进入这个奇特的绥江:“十万大山中,有着无数个秘密,有着无数个迁徙的艰辛,有着无数个爱恨情仇需要我们发现与表达!”
羊城早晨,大雨如注,直下得天昏地暗,气势磅礴,三个多小时间歇不断。手机上跳出紧急通知:中小学生可推迟上学。车堵城边,遥望广宁。唯有读诗,想象清香浮动,心底静若山谷幽兰,溪水潺潺,蝴蝶飘过。
广宁第一中学,小犊文学社1985成立,有一种对文学光荣时代浓浓怀想。眼前介绍的校长和在读的学生社长,延续着当代中国文学的传统:绵绵不断,薪火相传。 尊佛山南海黄飞鸿为先师,已至七代。王金德为六代传人。周末两晚,王师傅十几年如一日,无偿教授洪拳和南狮,武馆之外又在石涧镇中心小学每周二下午教授武术,基本功、武术操、太极,要求所有小学生初通武术。习武者不但体魄健壮,性格坚韧,同时具有武德,品行纯正。家长乐意送孩子来武馆。草根武术为当地乡村文化承传,自觉担当,功德无量。而所谓“自觉”二字,令我思量再三,叹广宁民间有此动力,薪火相传,承传七代,虽千百年而不殆。 广宁的竹海与“广宁绿玉”名声遐迩,从前与此县联系恰在一个竹根果盘,一块玉石。曾经吃过广宁人在三水开过土菜馆,厨师自白:交代徒弟炒菜绝不放糖,以区别珠三角。其口吻坚定,让我琢磨广宁人之个性,是固执还是自信呢?自然还有同事强哥“说玉说绥江”。 (广宁绿玉,图源网络) 广宁县城有霓虹灯一段比较时尚,其他街道房子平淡无甚特色,老房子稀少,古牌坊古城墙基本拆光。特意老店早餐吃馄饨水饺,口味清淡鲜美近于珠三角。值得一说是饺子,用馄饨皮,肉馅加入笋菇,佐料白醋加糖腌椒圈,颇具特色。感觉广宁菜比广府顺德莱粗犷豪放一点,口味亦重点,略咸,偏山珍,多猪牛肉,少海鲜。因为一条绥江,十万大山,仍以山区为主。 广宁怀集,一条浽江,十万大山。怀集历史上800年广东,700年广西。一个特点就是没有客家人,基本上都是本地人,方言全是本地怀集话,其中又有10多种区别——可想外地迁入移民,成份复杂。怀集话又叫“标话”,一种本土方言。据言,讲“标话”的汉人最早春秋战国时中原迁至,比讲白话(广州话)的先祖要早几百年。如今标话不但是“语言活化石”,亦为“少数民族语言”。沧海桑田,方言却历经岁月淘洗,沉入底层。如何承传,如何活在今人口舌间?在我看来,唯有民间顽强,唯有语言传承之本土根系,一旦这份本土失去,种种珍贵方言是否存活,将是一个令人绝望的事情。怀集人口100多万,两倍于广宁,经济好些,故县城街道亦胜广宁。县城两处值得一提,1935年民国政府图书馆;明代文昌阁文昌塔。 怀集在两广之间,所以历史记载常常要跨省查阅。小吃店分两大类:广东的云吞面肠粉;广西的螺丝粉。反而本地岗坪切粉被淹没,找一店吃一碗猪杂切粉,细粉一般全靠汤了。 怀集可贵的是六祖惠能返乡后在四会广宁怀集一带山区潜伏了14年。史载“逢怀则止,遇会则藏”说的即是五祖对六祖嘱咐。怀为怀集,会即四会。境内有六祖岩,县志记载为六祖修行洞穴。民间传说中还有一个肉边菜,一块肉煮在锅里,青菜放一边,惠能只吃菜不吃肉。 怀集县的田螺寨,是市文联谭主席的家乡,一个群山环抱的小村庄,今年他发起乡民一共捐了12万,连出嫁女都捐,最少一百,多则上千,修了一条堤坝。同时开展敬老孝道活动,试图抵抗乡村的空洞化。但是,重建乡村文化的道路非常漫长。 何屋村是非常富裕的村庄,据说从前进了这个村子只有两种声音:孩子朗朗的读书声;四面八方各地租户来这里交粮打算盘点钱的声音。原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楼,其中一座为两县富商住宅楼有五层之高,可惜毁于抗战时日本飞机轰炸。 怀集华光寺后山有巨大岩洞,葛洪的九代弟子,曾在这里炼丹,并在岩洞里会见前来拜访的六祖慧能。六祖活动足迹,随处可见,更有传说,世代传颂。今人为争旅游资源,真伪争论,喋喋不休。我则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禅宗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十万大山,山高云阔,仙人来去如风,何必处处确凿? 怀集六祖岩山下,邬氏祠堂。巧遇祠堂门前公路通车典礼,相识83岁老画家邬邦生,引导参观祠堂两大文化建设:138幅名人“龙””字书法,二十四孝图;还有龙园书画长栏计划。遥望山中六祖禅院已具规模,感受六祖文化气场氛围,挥笔题字祝愿建成中华名园。风流云散,薪火相传,文化建设,一砖一瓦,邬老有功,家族努力,祠堂见证,历史功德。 怀集六祖岩下,邬氏宗祠典礼家宴。白切鸡、土猪肉、炒笋干、炒春笋、农家酸菜酸豆角——就五个菜加白米饭,远比珠三角祠堂聚餐质朴,厨艺也并无讲究。酒,自家酒坊勾兑水酒;茶,六祖岩峰采摘新叶。主人好客恭敬,自言第一筷应从笋干开动,春竹拔节节节高,况且邬寨端午即在今日。古今龙字久远,墙上孝图亲情,光影流动,恍若前世。杯酒祭祖,把盏敬客,自觉无论荤素酒茶,均可感受山间野地清香,六祖故地氛围,原始原生,古今依然。 广宁怀集,一条绥江,十万大山,遥想先人从中原艰辛迁至,广南之东,广南之西,古道啸啸,更早于南下秦汉大军而劈耕荒蛮,扎根下来。怀集,给我两个重要印象:一方面我不知道六祖惠能在这里居然有那么多活动遗迹。六祖惠能,潜藏广怀四会,山林修行十五载,“顿悟”成正果。我相信六祖开创的“中国式禅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佛教中国本土化”,与他这十五载山林修行有着直接关系!另一方面,怀集“标话”,这一历史“活化石”,既非客家人,又比广府人更早在这片土地扎根生存。这十万大山中,有着无数个秘密,有着无数个迁徙的艰辛,有着无数个爱恨情仇的岭南故事需要我们发现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