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所有肇庆人,今天最该看看的微信!这段历史,我们绝不能忘!

2016-09-20 11:25:10 肇房网

  今天,防空警报响彻肇庆的大街小巷,今年是“九一八事变”85周年,虽然已经过去85年了,但仍是一道伤疤,在和平年代向人们发出警示。肇庆曾是通往大西南的抗战最前线,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一起来回顾肇庆抗战风云。

肇庆6年被日军空袭200余次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日本侵略逐步向华北地区扩展。覆巢之下无完卵,战事波及每一寸土地。肇庆虽为后方也难保平安,1937年至1944年,本地频繁受到日军空袭,1944年9月日军为打通西江运输线,以十路大军包抄高要,攻破肇庆,以致全境沦陷。

1.jpg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后,广东省被列为第四战区。其中西江属防御第一线,广宁、四会等属第二线。1937年8月,日军侵占中山,开始以飞机不断侵袭广东各城市,1938年11月,三水沦陷,日军与中国守军在鼎湖贝水隔青岐涌对峙。

2.jpg

  在鼎湖永安镇贝水村,很多老建筑物上都有大大小小的洞,都是日军在飞机上用机关枪扫射留下的弹孔。


(抗战印迹仍留存 让历史告诉你真相)

  由于西江羚羊峡到三水水域被布置一道严密的水雷封锁线,日军一直无法通过水路进犯,同时肇庆是两广航线的必经地,因此日本空军频繁越市,空袭本地。

3.jpg

  在西江羚羊峡口南岸,耸立着一座海军马口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记载着广东海军为了遏制日军突进广西,发动马口海战的悲壮历史。


(马口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默守西江要塞)

  根据抗战结束后初编的民国《高要县志》记载:“二十六年七月(1937年7月),卢沟桥事起未几,敌方侵占粤中山县属之唐家湾。吾县境内随时有飞机来袭,第一次二十七年一月十五日(1938年1月15日)投弹于南岸青湾。”由于首次空袭未伤人,未有引起肇庆群众警觉。1938年5月12日,日机首次空袭肇庆城区,而此次日军将目标对准了平民,并且悍然投下30弹,一弹落至城区城中路肇师校长梁赞燊住宅,致房屋全间炸毁,其幼女及佣妇身亡。该次空袭共造成6人被炸死,22人被炸伤。

  此后,空袭频繁发生。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后,日军更是肆无忌惮。最严重者发生于1938年的冬天,当年12月5日上午8时,日军机毫无预警飞抵肇庆城区上空,并一下投弹86枚,一时间城区各处火势蔓延,其中8枚落在肇庆中学,其科学馆中弹燃烧,全座被焚,礼堂、图书馆、劳作教室、学生应接室及学校围墙被毁。该次空袭中,城区一共炸死31人,炸伤105人。


  从《高要县志》记载的空袭地点看来,日军是有选择地进行轰炸,其投弹目标均为人群集中的地方,譬如学校、民社、机关以及车站、码头等地方,从厂排街到天宁北的街巷及睦岗、黄岗等处均遭残害,肇庆中学被炸达5次之多。民众多往七星岩躲避,后来七星岩也成为轰炸目标之一。日军不仅以平民为目标,而且火力甚重,每次投弹均在30枚以上,以致火警满布城区。

  据统计,从1938年1月15日到1943年10月17日,6年中日军机对高要境内沿江各地及肇庆城区空袭达200多次,投弹3000多枚,死亡1150人,伤1822人。1939年、1943年为配合桂南战场,日军频繁越境而过,城区各被空袭10次。

  每逢可能有空袭,市民连夜携老扶幼,带上干粮,往郊区、七星岩等地疏散,其时称为“走警报”。不过由于战时本地区防空设备薄弱,虽设有防空监视哨设备,但网络往往不灵,日军轰炸机从广州出发,飞抵广利时本地才能发出警报。而且所谓的警报系统仅有两台手摇警报器和数只小铜钟,警报发出数分钟,飞机已至端州及高要上空。

日军以平民、公共场所为轰炸目标

  不仅端州、高要受轰炸,全市的其他地区亦无幸免,四会、广宁、德庆、封开(当时分为封川、开建两县)、怀集(时属广西省)均受到程度不等的空袭,由于各地均缺乏地面火力防空,本地军民无法阻止日军,每逢空袭只能逃往郊区,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公私财产被毁。


(鼎湖沙浦镇一位幸存者讲述当年日军空袭的暴行)

  从1937年至1944年夏天,日军对肇庆一直虎视眈眈,除空袭外,还在贝水等地发动数次小范围进攻,均被驻军及群众武装击退。至1944年夏天,侵华日军处心积虑要发动“广西会战”(即桂柳会战),西江是他们志在必得的运输线,故日军集结从广州向西进攻。8月初,64军第159师副师长兼479团团长郑军凯部和156师王德全部开往西江前线,增强防务,由预6师16团戍守肇庆,团部设于龟顶山上黄岗村。

10路日军包围 高要肇庆沦陷

  1944年9月10日,日军10万兵分4路进犯西江,经肇庆、高要地区向梧州窜犯,一路从三水芦苞经四会、高要、德庆入桂;二路经高要、云浮、郁南入桂;三路经四会、广宁、怀集入桂;四路沿西江北岸德庆、封开入桂。

  当时西进日军由两个师团、一个混成旅团组成(104、22师团、独立22混成旅团)。9月11日,104师团发起攻势,并于当夜占领四会。西江守军64军执行命令往桂林方向西撤,肇庆市区由高要警察局指挥,将不满百名的警察改编为自卫队。9月14日,日军从十个方向包围高要,沿线金利、白土、横江群众对日军奋起抗击,击毙击伤了数十名日军,然而未能拦下日军的铁蹄。16日下午,日军先头部队首先占领睦岗桂林,另一支日军也从金渡沙头渡江登岸。

肇庆沦陷 乌云聚拢

  日军进入城区后,强占豪居路民房,并在忠勇路设“慰安所”。日本宪兵队先后占五公祠(现端州人民医院)、七星岩水月宫。驻扎在睦岗的日军,每日在江边检查。过境日军强拉壮丁随军当挑夫或开筑道路,死亡者相继。日军不时下乡洗劫,掠取牲口、物资、勒令乡民按日提供粮食,昔日繁华的公路头(七星岩牌坊附近)被日军洗劫,一夜之间成为废墟。日军还强迫小学更改课本,街道到处被刷出“中日亲善合作提携”等标语。

  不仅城区,肇庆所有城镇均罹难,日军所到之处,抢劫妇女、粮食、财物,强征挑夫,焚掠民宅并滥杀平民。细节被记于各地县志或档案,让人不忍细读。

  日军在进入肇庆前,便在西江完成扫雷,以将其打通用作交通运输,往广西的战备物资均从西江运送,日军曾于封开河段发生沉船事故,在河道内留下相当数量弹药。

4.jpg

从西江封开段打涝出来的日军遗留弹药

本地群众土枪土炮保卫家乡

  日军在肇庆实行所谓“以华制华”政策,招揽汉奸,成立伪“维持委员会”等机构。虽然守军西撤,但本地的民众没有放弃自己的家乡,他们拿起土枪、大刀、锄头、木棍等土兵器,组织起自卫队,多次对日军发起偷袭。当时的抗日救亡进步团体包括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肇庆支队、肇庆青年抗敌同志会、西江抗日青年团、肇庆妇女抗敌同志会等。

5.jpg

  在德庆,发生了罗阳抗击日寇战,乡间抗日自卫队用土枪土炮战胜了日伪军,并将日伪军赶出了马圩;在封开,开建民众自卫班偷袭日军时被擒,遭残忍杀害;在高要,日军对蚬岗进行大规模的包围扫荡,当地自卫队进行阻击,1945年3月,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三团挺进高要。

6.jpg

△耸立在四会市中山公园里的一座“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由于四会最接近三水芦苞等前线,故当地抗日自卫队也多与日军正面遭遇,其迫使日伪军退出大沙,与广宁抗日自卫队联手抗击,保卫绥江。而在端州,三十五集团军情报组秘密驻在沙街,派员阻击日伪军,向豪居路日伪警备队驻地投掷炸弹。

7.jpg

  本地群众在保卫家乡,而另一部分肇庆男儿则走上抗日前线,在更广大的战场保家卫国。从本地籍贯的阵亡将士资料中可查,他们从军于62军、64军、65军、66军、29军等,参与淞沪、武汉、粤北、桂南等战役。栉风沐雨的饮血岁月里,家人与团圆是他们最大的渴望,幸运者如所愿,不幸者则永远留在了他乡。

8.jpg

  抗战时期,端州区黄岗街道白石社区的梁氏祠堂是国民党64军的一个指挥所,祠堂的墙壁上隐约可见抗战标语,其中一条标语写道:“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只见一义,不见生死”,标语悲壮且荡气回肠。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5日,高要县政府代理秘书梁荣墀与后备队指挥所副指挥莫汉携交涉接收牒文抵肇庆,翌日日军全部撤出。沦陷11个月后,肇庆终告光复。各地欢声雷动,人们都以日军的彻底失败并在投降书上签字的可喜消息奔走相告。各界人民都为抗战的胜利而热泪盈眶,城镇店铺,家家张灯结彩,户户燃放炮竹。

  历史刻骨铭心,永远不能忘记,时间可以远去,历史不容篡改。我们纪念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只有牢记历史,和平才会一直和我们同在。

来源:肇庆市广播电视台


二维码.jpg

微信号.jpg

26055020426078346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