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毫不掩饰对梅花的喜爱,跃然纸上的图作与一篇篇的佳词妙句让梅花高洁、静默、奉献的形象深入人心,为大众所喜爱。一提及看守所,人们总免不了高墙、铁窗等阴冷刻板的印象。龙泳梅,德庆县公安局看守所的一名管教女警,十九年来在高墙内如梅花般孜孜奉献,静默吐芳,梅香四溢,以真情温暖在押犯人的心,赢得在押犯人信赖,以敬业赢得领导与同事的声声褒扬。
1998年,龙泳梅退伍转业进入德庆县公安局并被安排到德城派出所任社区民警,一干就是三年。2001年,看守所唯一的女管教将要退休,谁来接替她的岗位?局党委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认为果敢坚毅,胆大心细的龙泳梅是最佳人选。众所周知,看守所关押着形形色色的犯人,可谓龙蛇混杂,管教民警的工作不可避免的要与他们打交道。复杂的工作环境让亲朋好友为龙泳梅感到担忧,有的甚至主动提出要走走关系替她换个岗位。龙泳梅退伍不褪色,她婉拒了亲朋好友的好意,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成为了看守所的一名管教女警。 初来乍到,一切对于龙泳梅来说都是新奇的。由于对看守所基本情况的不了解和对管教业务的不熟悉,龙泳梅的工作无处下手,一时间陷入被动局面。面对同事的质疑,龙泳梅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儿。她坚信勤能补拙,买来相关业务用书给自己充电,在工作中虚心向老民警学习,勤学多问。一段时间后,她基本摸清了看守所的运作,掌握了管教民警所具备的基本技能,并能独立开展工作,她的进步让领导和同事纷纷竖起大拇指。在押犯人对这个新来的女管教自然也少不了一番特殊“关照”,他们经常无故起哄刁难、恣意谩骂,令龙泳梅羞愤难堪;有的甚至打赌过不了多久龙泳梅就会哭着离开不敢再进监仓。面对这些犯人的再三挑衅,龙泳梅的确火冒三丈,甚至有过一走了之的想法。但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占据了思想的上风,克制住自己的脾气,每天准时进仓工作,犯人们见她一个女同志竟然无所畏惧,不由得对她多了几分敬佩,逐渐地开始服从她的管教。
龙泳梅扎根监所在管教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九年。十九年弹指一挥间,她由一名初出茅庐的新手迅速成为一名管教方面的行家里手。十九年里,她教育、感化过数千名在押人员,在她的帮助下很多犯人走出思想误区,积极改造,重拾人生。
对待所有的在押人员,龙泳梅常怀一颗关爱之心去教化他们。她常说,在押人员是弱势群体需要关爱,人们用有色眼镜看待在押人员,如果连我也去歧视他们,那他们怎么会有信心面对今后的人生。犯人朱某莲因故意杀人被关进看守所。从进入看守所之日起,朱某莲便终日沉默不语,对监规置若罔闻,消极接受教育。管教民警做了大量工作,仍效果不佳。案件的审理工作也无法进行。她时常走出监仓就不愿再回去,众管教无计可施。见此情景,龙泳梅主动请缨,通过观察发现,朱某莲自被关押后其亲人竟没有来探访过她,她一直穿着入所时的那套衣服。时值盛夏,没有衣物换洗,朱某莲身上的恶臭使得监仓内的犯人都不愿靠近。于是,龙泳梅自掏腰包为她买来生活用品和衣物,并帮助她清洗换下来的脏衣物,龙泳梅的关爱像一股暖流注入了朱某莲的心里,自从进入看守所后,从来没有人像龙泳梅那样关心过她。她对龙泳梅不再设访,经常向龙泳梅吐露心声,在龙泳梅的劝解下,她主动向办案民警讲述了案情的来龙去脉……

2020年1月下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监所内的疫情防控工作不同于其他单位,必须保证绝对安全。根据组织要求,须在所内工作、食宿整整21天,随后轮换至所外隔离14天,两组工作人员交替入所工作。龙泳梅同志主动选择第一轮值班,除日常的管教工作,还担起监所防疫工作的要务,配合医生每天两次为所内人员进行体温检测、记录,每周进行一次消毒清洁,并安排年老、患病在押人员进行就医等。自疫情开始,已过去快两个月了,龙泳梅同志一直与同事们在监区内执行值班、办公区隔离备勤、居家隔离备勤的循环工作模式。高墙之内,完全隔离的封闭环境让她不能回家,也很少有和家人通电话的机会,做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在家人最需要时候不能陪伴在身边照料,她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愧疚。但想到“若有召、召必战、战必胜”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想到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她还是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抗击疫情的战斗之中。 疫情期间,嫌疑人的心理动态尤其要随时掌握不放松。32岁的女嫌疑人黄某涉嫌故意伤害案,按照规定在疫情期间被羁押于看守所的单独关押监室进行隔离观察,据了解刚入所时她情绪激动,对管教人员抗拒。龙泳梅同志一天两次和她进行谈话,给她讲政策并耐心劝导以安抚情绪。为了能让她在过渡期结束后顺利融入大监室的生活,龙泳梅和同事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考虑到她的情绪不稳,在监室专门找到一名同她年龄相仿且有共同语言的犯人同她谈心;提前与监室耳目进行谈话,交代好注意事项;安排好包夹铺位,并且指定专人为其打饭,还为她打来热水让其清洗个人卫生。经过耐心的心理劝导和悉心的关怀,黄某终于被感化并表示一定会遵守监规配合管教的工作。 “月映疏照,暗香盈袖”,龙泳梅象傲雪迎春的梅花一样芳香高墙。免责声明:以上图文内容来源于平安德庆,版权属原创作者,若有侵犯,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未标明来源,敬请谅解!来源:今日德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