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肇庆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将建成30所学校、打造50所特色学校……

2022-03-14 17:25:55 怀集视界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肇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各级各类教育,推动我市教育办学实力实现整体跃升。”2022年,围绕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部署和市委主要领导调研教育指示精神,肇庆将深入推进“两个工程”攻坚行动、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化改革创新,落实各项相关工作,努力推动全市教育事业振兴,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


01

聚力“两个工程” 
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让每一个生活在肇庆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保障公办学位供给,
全力以赴让每个孩子
都能“有书读”“读好书”,
肇庆一直在路上。


2022年,肇庆将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扩容提质“两个工程”攻坚行动,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及计划项目落地速度,确保2022年建成30所、动工新建(改建、扩建)10所,并打造基础教育优质特色学校50所,组建5个优质教育集团,提升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供给能力。

图片

▲市奥小景德校区项目效果图


此外,肇庆还将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管理工作,持续优化、调整义务教育结构和布局,落实深圳市福田区帮扶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四县工作,补齐农村义务教育办学短板。同时保障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保持公办学校就读(含政府购学位)比例达到85%。

图片

基础教育扩容提质
“两个工程”攻坚行动实施以来,
各县(市、区)也积极响应落实相关工作。




譬如,2022年中小学春季开学,端州区通过扩班增班提供超1000个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2020年至2022年该区将新建扩建11所学校,新增约2.1万个优质学位。同时,怀集县也通过启动扩容增学位、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布局调整三大工程,一定程度优化教育资源,接下来还将持续推动新一轮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调整、与深圳福田区教育结对帮扶项目的工作,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图片

为推进“优质学校倍增工程”,2022年春季学期,端州区公办学校共接收1000多名从民办学校转来的学生。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摄

02

聚焦产教融合 培养技能型人才
助力肇庆产业发展

肇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
“ 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吸引更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年轻人
来肇留肇就业创业。”

     2022年初肇庆便出台《肇庆市保障企业用工十条措施》,鼓励肇庆市行政区域内的大中专、技工院校开设符合肇庆市主导、特色产业方向的专业订单班,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定向培养。

➤点击查看《肇庆市保障企业用工十条措施》


“学校毕业生留肇就业率逐年提升,其中留肇顶岗实习的比例也不断攀升,截至目前,学校留肇顶岗实习学生比例达51.6%。”肇庆工业贸易学校校长苏炯川表示,在肇庆市教育局、市人社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学校将全力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及订单班工作,当前已在小鹏汽车、风华高科、广东喜珍等本土重点优质企业建立了多个订单班,开展双主体育人工作。

据了解,接下来肇庆将着力推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围绕上档次、造龙头、建基地,聚焦产教融合,推进10所本科院校建设,支持肇庆学院“改大”,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升本,推进在建、筹建高校建设工作,并努力谋划建设1所综合性公办高职学院。同时,探索中职学校整合和专业整合,引导职业学校紧密对接“4+4”产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匹配产业,为肇庆产业发展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

图片

03

深化改革创新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是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
动力所在。

一方面



肇庆将不断落实教育评价改革,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逐步构建形成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和共同助力改革的新格局。持续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推动各学校加强高中选科指导,并根据学生选科制定不同科目组合的选科走班方案,合理安排师资,开足开齐相关课程。

同时,通过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确保学校课后服务经费筹措到位,并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六项管理”(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考试)措施,开展“双减”专项联合执法检查,全面排查整治突出问题,推动落实“双减”工作。

另一方面



肇庆将扎实推进全市中小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组织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增强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并持续加强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快解决高校思政课教师缺口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各地将在2022年底前为学生规模1000人以上的中学、1200人以上的小学100%配备专职心理教师。


来源:怀集视界

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