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2020-11-23 14:59:49 端溪书院

    来端州的人很想了解端州,住在端州的老街坊也想知道端州。

      有一幅广告词:“古端州,新活力。”也许,很多人不明白,好端端的一座新城,怎么变成“古”了?哦!原来端州真的有一段“古”。千绪万端,从何讲起?我端量了一下,从文明端州作开端吧。

     端州,山脉绵延,水脉不断,文脉千年。是以华夏文明为主体、中华文化为基础,以汉族为主要民族的广府地区。这里

走过“瘴


恶土”的凄凉,有过“两广都会”的辉煌,当然,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传说和秘密。

古端州到底有多古老

      二千年前的古人,怀揣梦想,选择了在端州锄耕、畜养、编织,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构建了军事据点”式的古城。在北岭松山出土有战国初期(约公元前433年)铜器,标志古代生产力、文化艺术、文明阶段记录的痕迹,其显著特征暗含是一座岭南古老文化的城市。说得近一点,“肇迹于秦,得名于隋”

端州在什么地

中国黄金航道西江,古称郁水、浪水和牂牁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东麓。在下游有神奇的羚羊峡、三榕峡、大鼎峡,被称为中国第五峡。在三峡之间发现人间仙境,楼房最多的一边,叫端州。


端州,择水而居,依水而息。水,是端州充满活力的生命之躯;水,映照着端州的日月星辰;水,滋润着端州的春夏秋冬。用端州话说:你来呢度揾食掂水(你在这里生活肯定没问题)。

图:孟琪淞

这里为什么叫端江端山  

      很久很久以前,滔滔西江流到了此地,江面从狭窄之中神秘地开阔缓和,伸出仙姑般的大臂弯抚慰着这里,于是,称这一段为“秀丽端江”,后人也叫锦江。宋人郭祥正与老友在池州分别,又在端州重逢,是这样表述的:贵池昔分袂,端江复倾盖”。再看《方舆纪要》的烂柯山,端端正正地坐视端江,“亦名端山”,山下之水别名端溪。


公元589年,隋朝人在这里建城置州,取最好的名字当然是端州了。1100年,端王赵佶登皇帝位为宋徽宗,赐发迹地端州为兴庆军,1118年改称肇庆府。
端州有什么别称

古代有不正不威的等级观念,所以,端州对不是那种四方形的“标准”城池,亦称端城。在宋朝的时候,端城的设置、建设、划分已经达到了高峰,之后成为两广文人雅士聚集、娱乐活动兴盛的地方,说端城故事,看端城八景,住端城雅苑,读端城学府,吃端城裹蒸,还有阅《端城报》《端城学生》报。这些显示出了端城特色,丰富了端州古今的形态。当然,端州的别称也可以叫“砚都”“中国砚都”。


图:慕容智峰

为什么“古端名郡”  

      端州郡名,古端。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城建史,是名副其实的“古端名郡”。当然,在唐朝武则天改州为郡的时代,端州也曾作。如今,城里有一座官威十足的古楼,一直是官府衙门建筑的代表作。宋徽宗御书“肇庆府”时,宋人见证了叫御书楼;黄瑜重建该楼之后,明人改叫丽谯楼;朱由榔在此登基作“首都”,南明人又呼为永明宫,后来的端州人直接称红楼。不管楼怎么变,“古端名郡”的石刻永志不忘地镶嵌在楼门上呢。

弹丸之地为什么称第一州

端州地域空间窄小,长条形的,呈东西走向,东端被羚羊峡锁城,西端是大龙、兰龙,呈双龙合围;城之北是郊端北岭,几百米高的山脉形道回势,“端州屋脊,肇庆梁端”由此闻名。北高南低的丘陵形成森林公园,坡度平缓延伸至西江。现在端州地图约23万亩,弹丸之地,构筑了“岭表南来第一州”。


明代中后期,端州是两广都会,城市发达,又有“人间瑶池”,被称之为第一州就不足为奇了。我说,如今应该负名为“岭南之珠”。

 

图:梁矩球

墙为什么姓  

      宋代,端州有城后有墙。当年,广西壮族首领侬智高反宋,端州太守丁宝臣因无城墙防守,弃城而逃。于是,1053年始筑土城墙,在1113年将城墙两侧由砖砌成,中间夯土,呈长方形。现在发现,有9种不同时代的城砖,规格达40多个品种,是历史上曾多次修葺的见证,可以说是“城砖博物馆”。作为广东仅存完整的城墙叫宋城墙不为过,历千年风雨,如今还像蓄势待发的盘龙。

城墙为什么这样

端州城墙为什么没有封川古城墙厚,并且还矮?端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宋代主要是冷兵器,城墙有这么厚,这么高,可以抵挡入侵者的攻城了。封川古城墙是明代建筑,冷兵器已向热兵器发展,大炮已经广泛运用,所以城墙必须修得厚一些,高一些,才能抵挡大炮的攻击。当然,端州城墙后来也有加高,只是破坏了之后,就矮了一截。


图:何异能

披云楼披云”是什么意思  

      宋城墙上的制高点有一幢楼,叫披云楼。有人说是楼高,有云雾披肩。其实,古人初作瞭望台,漫步登楼,好像高入云端,大有拨开云雾观天日之感,所以有披云鹤唳”的传说。如今,楼高三层,建筑非常精美,人在楼上,心旌荡漾,凌空欲飞。俯望之下,云,不用腾驾,墙,不再延伸,而城,在不断扩展。 

图:聂伟健


端州中轴线在什么地方  

      古代端州城的中轴线以丽谯楼为标志,随着城市进程而变迁,现代天宁路取而代之,端州中轴线以七星岩牌坊为标杆。牌坊始建于195811月,依照北京雍和宫前门牌坊的样式建造,是一座巍峨庄严﹑瑰丽夺目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坐北向南,朝着长长的天宁路。

图:李显才

为什么端州城的水井都叫包公井  

      包拯在端州任职3年,为官清廉,大办实事,并且为民掘井,后人感激包公造福端州,将城中7口水井称为包公井。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云:“包孝肃为端州守,尝穿七井。城以内五,城以外二,以象七星。其在西门外者,曰龙顶岗井,居民环抱,清源滑甘,为七井之最。

为什么说七星岩是“玉帝的女儿

据传,天堂是没有仙女的,最早的七仙女就出生在端州,仙女飞天之后,上天就将七星岩装扮成玉帝的女儿馈赠端州,后名为阆风、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阿坡。继而以水养岩,故名星湖。

鬼斧神工的雕琢和搭配令人震撼,也令人艳羡,于是有了七星岩的摩崖石刻文化,被誉为千年诗廊”,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标签,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冠以“七星景福”的美名。

图:吴勇强

将军山将军  

      将军山,是北郊北岭半山中的一座山。一说因山形忽如一将突耸,威武挺立,万山簇拥,其气势之雄壮,震撼人心,故名。另说肇庆抗元统领牺牲葬于此,为纪念他取名将军山。其实,从古到今端州出了不少将军,命名将军山是景观的巧合,也是历史的使然。此地现在是一览端州全景的最佳处。

为什么端州是“铁军”诞生地

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10月1日,馆址在端州阅江楼上。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共两广区委的陈延年、周恩来等同志深感有必要建立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革命军队。经过与国民政府和第四军军长李济深等协商,决定于1925年11月21日,在肇庆组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全团有2100余人,以叶挺为团长,在肇庆驻防期间,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有力地支援了西江地区的农民革命斗争,并成立巡查队维护社会治安,深受人民的欢迎和爱戴,之后成为北伐“铁军”。

 

图:何小燕

来源: 端溪书院

11后图.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