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就是这么有文化!

2021-02-23 15:31:08 肇庆发布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

也成为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作为一座千年古都的肇庆,

文化底蕴深厚,

“文化强市”道路上,

早已谋篇布局,按下“加速键”。


融情于景:唤醒城市文化记忆

西江,

穿城而过,串起了肇庆的灵气,

孕育了这座城市千年的历史文化;

星岩,

依城而起,刻画出肇庆的市井百态,

见证了这座千年古都的文化变迁。

从西江到七星岩,

肇庆众多自然景观,

以湖山皆备、文化丰富、历史悠久的特色,

承载了历朝历代

各阶层人士的各种审美需求。


图片

△梁亮 摄


“现在肇庆真的太美了,

我们带孩子

去江滨公园感受了西江的风光,

还去了七星岩看摩崖石刻。”

今年春节回乡的李女士

对肇庆浓厚的文旅气息发出感叹。


肇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

郭栩东



经过两千多年的沉淀,肇庆厚重的历史积淀、钟灵毓秀的生态环境、温润内敛的城市肌理愈加迷人。


图片

△聂伟健 摄


如今,

随着“肇庆千里文化生态旅游大环线”

“西江百里历史文化风光带提升工程”等

文旅项目的建设,

肇庆的自然景观

被赋予了更多文化内涵和价值,

拥有了突出的精神栖居功能,

唤起了人们对于

肇庆自然和人文之美的独有记忆。

肇庆文旅品牌也随之打出名堂,

仅2021年春节7天假期,

肇庆全市共接待游客224.2万人次,

旅游收入达1.98亿元。


图片

△何异能 摄




提质扩容:延续发展城市文脉


“古来谁不重端城。”

明朝著名文学家徐渭曾感叹。

六祖惠能、莫宣卿、包拯、

利玛窦、全祖望......

这一个个在历史长河熠熠生辉的名人,

都曾在肇庆留下自己的印记。

如今,在肇庆中心城区屹立的

2800多米古城墙,

便牵连着肇庆千年城市发展的主要脉络。


图片

△梁亮 摄


城市更新提质的前提是文化的延续。

近年来,

肇庆大力挖掘文物古迹,

“包公井”“端溪书院”等府城遗址

逐渐“浮出水面”。

保护好现存遗址,就是守住府城根脉。

按照府城保护与复兴规划,

府城片区将实现

“一城环绿、两府复兴、三街畅旺”。


图片

△何异能 摄


总用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
府城遗址公园
原址保护包公府衙和两广总督府遗址,
并保留3棵树龄超150年的古树,
让往来游人皆可沿古城墙脚漫步,
寻找宋元明清风情。
此外,
贯穿其中的十字街和风情骑楼街,
也正以“微改造”的绣花功夫
延续着当年的历史风貌。


图片

△何异能 摄




触网创新:更新城市文化内涵


与此同时,肇庆的非遗文化产业,

在互联网电商的激活下,

正发生着剧烈蝶变。

“互联网+拍卖+直播”等新销售模式

在四会成熟壮大并实现模式外溢。

目前,

四会拥有淘宝、京东、快手、抖音等

不同网络平台的直播号1000多个,

日销售额近3000万元,

占四会总销售额的60%。


图片

△四会LIVE直播基地于2020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李志颖 摄


另一边厢,

肇庆也为传统端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肇庆学院大学科技园文创园的

“学府文创工作坊”,

把景泰蓝工艺、花式镶嵌工艺等

国家级非遗文化符号与端砚相结合,

以各种颜色的金属丝等为材料

制成“金绣端砚”,

屡次获得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等

部门机构的奖项,深受欢迎。


图片

△图源端州发布


肇庆还依托全新的符号元素,

讲述着新的城市故事。

2020年,

肇庆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干净整洁的街道、功能完善的“八大公园”、

屡获点赞的法治主题公园等

都丰富了肇庆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文化内涵。


图片

△长利湖沙滩公园。图源 市发改局


当下,

肇庆还以“古端州·新活力”

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岭南文化新地标,

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地位将有质的飞跃,

让人充满期待!

来源:南方日报 多彩肇庆 端州发布 

1肇房后图.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