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丨这支源于岭南第一状元的舞蹈,他一跳就是30多年~
2021-06-02 11:06:26 爱封开 西江日报
每一项非遗传承的背后,都镌刻着肇庆非遗传承人恒久的信念和让人肃然起敬的坚守。为进一步弘扬肇庆的非遗项目,多彩肇庆特推出“肇庆非遗传承人”栏目,展现非遗传承人的坚守和信念。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乐祺 摄
这有赖于一代代传承人所付出的努力, 其中,麦鉴新便是其中一位。 关于他的故事,你又知道吗? ▼ 麦鉴新, 1963年生于封开县大洲镇。 1987年参加“麒麟白马队”, 1998年作为传承人接任“麒麟白马队”。 近十多年里,麦鉴新率领着 麒麟白马舞在肇庆、云浮 和广西梧州、贺州等地演出。 麦鉴新带领“麒麟白马”方阵走村进巷表演。西江日报记者 杨乐祺 摄 2009年,麒麟白马舞入选 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2年,麦鉴新被评为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麒麟白马舞) 代表性传承人。 据了解,麒麟白马舞 一直在封开县大洲镇上律村麦氏家族中传承。 过去,麦鉴新父亲是跳麒麟白马舞的行家里手, 深受当地村民的喜爱和认可。 ▲图源:广东文化馆 小时候, 麦鉴新挤在人群中看父亲表演, 尤觉有趣好玩。 到了13岁,他便跟着父亲和麒麟白马队 四处演出,在旁边观摩和帮手。 数年后,父亲年老, 自然而然,他就扛起了 这块传承家族精髓麒麟白马舞的重担。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乐祺 摄
麦鉴新多在喜庆节日进行表演。表演的道具有“白马”“麒麟”各一只,表演时一男青年骑“白马”扮成状元,一女青年骑“麒麟”扮成状元夫人、还有人撑罗伞、花灯、彩门。彩门上方写有“麟吐玉书”四字, 并有乐手伴奏,整个演出队伍人数在20人左右。表演时通常是由东、南、西、北四方轮番表演,每表演一方就要穿一次“彩门”,如此反复直到结束。
▲图源:封开县文化馆
植根沃土的麒麟白马舞,
在当地村民心中很受欢迎。
麦鉴新每一次出外表演,
都能看到乡道两旁站满村民,
他们一边舞蹈一边唱曲,
一路上都能听到群众的欢呼声,称赞声。
▲图源:封开县文化馆
春节期间尤其热闹,
麦鉴新会连续走数个村庄巡演,翻山越道,
有时候很晚才到另一条村落。
村里小孩为了不错过看演出,
睡前都会叮嘱大人,
表演队到了要喊他们起床。
▲ 区凯 摄
一脉传承 跳出新风范 ▲图源:封开发布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乐祺 摄 上世纪90年代,麦鉴新队伍也遭遇了资金困难。道具破烂,服装陈旧,队员们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后来当地政府文化部门得知他们的遭遇,主动为他们更新了装备,看着崭新的道具服装头饰,还有政府人民的关心与支持,队员们的精气神又回来了。 为了弘扬麒麟白马舞的文化, 近年来, 麦鉴新在麒麟白马队和大洲学校中, 向学员传授舞技, 同时,他还是想在本村麦氏中, 找到一位继承人。
麦鉴新表示:“首先,来上课的学员,必须征得家人的同意。只有带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学员们才能心无旁骛地去学。其次,在授课中,我注重从唱曲开始,再到舞姿、走位的训练,这样可以减少会跳忘唱的情况发生。作为传承人,我对学员都是秉持耐心的传授态度,从不苛责,在乐中学,学中乐。”

非遗,记录着时代的不断变迁,
无论昨日今日还是明日,
保护和弘扬非遗文化都是要坚持的事。
希望这一广东优秀民间表演艺术
能够很好地传承下去~
来源:爱封开 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