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这些有名的药材都产自肇庆!
2022-10-20 11:43:37 健康肇庆
一、
中医药产业发展主要情况
我市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南药资源比较丰富,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具备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
01
南药种植业发展优势明显
南药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全市中药种植面积约147.29万亩,年产量57.66万吨,年产值约86.29亿元。主要中药种植品种30多种,其中道地药材巴戟天、何首乌、广佛手和广藿香4个品种列入《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首批8个保护品种目录,鼎湖肇实等3个品种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德庆首乌等6个品种列入全省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巴戟天品种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市现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药品种14种。高要区、德庆县南药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主要中药材种植基地(企业)共11家、中药材种子种苗企业3家,建成中药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22个,中药材特色专业村27个,德庆县高良镇旺埠巴戟天市场是全国最大的鲜巴戟交易市场。
02
中药生产发展步伐加快
全市现有中药生产企业7家,其中中药制剂生产企业4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3家,2021年全市中药生产产值3.6926亿元。主要中成药产品有复方丹参片、复方感冒灵片、复方黄芩片等,一力制药生产的治疗急性痛风的中成药“虎贞清风胶囊”,是我市近20年来首个1类中药原创新药。全市现有董福行、无比养生酒业等中药材加工企业30多家,生产有巴戟补酒、首乌酒、桂油、精制何首乌及巴戟等一批附加值较高的南药加工产品,以及梁剑波保健品有限公司等中药保健品企业,初步形成化学原药、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提取生产和生物制药的产业链。我市现有医疗机构制剂室2家。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注册品种36个。
03
南药产业研发能力逐步提升
设立肇庆市西江南药研究所等3家中药科研机构,成立市中药药事质量控制中心。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开设与中医药(南药)相关的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建有校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肇庆道地南药研究与开发中心,派出专家学者担任高要区董福行公司中药材种植科技特派员,协助该公司种植的产品“高要巴戟天”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协同德庆县建设岭南中药材种质资源原产地保护基地,推广巴戟天和肉桂林下种植、坡地围林种植,发展林药立体经济模式。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中医学、中药学等5个中医药类专业学校成立了中医药研究所,现有的中医药实验室面积5800平方米。市农业学校建成2968平方米的现代特色南药种植示范基地,种植南药品种共120种,开展中草药引种栽培研究。
04
肇澳中医药合作得到加强
主动加强与澳门相关部门和机构的联系,交流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配合市大湾区办草拟《肇庆市人民政府 澳门大学合作框架协议(征求意见稿)》,协议书已征求澳门大学和我市各地、各部门意见。协助推动与澳门的中医药合作, 2021年11月,澳门大学一行4人来我市调研,考察我市有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市相关部门中医药情况介绍,并就双方开展中医药合作开展座谈,研究讨论我市与澳门大学开展合作交流、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有关工作。支持我市中医药产业“走出去”,组织推荐“岭南中医梁氏传承流派宣传片”,在“2021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肇庆展区循环播放,宣传报道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提升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知名度。
05
中医药产业支撑平台加快发展
✦ 一是中医药医疗资源不断壮大。全市中医医疗机构124间,市中医院是三级甲等中医医院,8家县级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11家综合性医院开设中医科、中药房,113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特色鲜明的中医馆。
✦ 二是中医药队伍不断发展。全市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1322人,拥有省名中医6人,市名中医38人,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杰出医学青年人才(中医)6人,荣获第八届“中国医师奖”1人,全国、全省中医优秀临床人才6人,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等5类国家级人才共14人,拥有国家和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及建设项目10个。
✦ 三是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拥有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及建设项目2个,省中医名科、省中医重点及特色专科24个,其中肇庆市中医院肾病科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肇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蛇伤专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成功救治省内及广西、福建、湖南等周边地区各种蛇毒咬伤病人3000多例。高要、广宁、德庆、封开、怀集等5个县(区)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市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6类以上、93.7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市医疗机构积极为群众免费提供中药凉茶,受惠群众达40多万人次。组建市新冠肺炎防治中医药专家组,中医药100%参与市级定点医院确诊病例治疗,密切接触者使用中医药干预,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治中的优势与作用。
二、 下一步工作计划 “十四五”时期,我市卫生健康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中医药决策部署,推动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与振兴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01 推动中医药产业规范化发展 积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和制定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特色南药肇庆种植”工程,优化南药种植品种结构,建设南药种植示范基地,种质资源库(圃)、种子种苗繁育和标准化基地。 02 完善南药产业链建设 做大做强高要区、德庆县省级南药产业园,加快建设国家级肇庆南药市场,把中药产业招商作为全市产业招商主攻方向之一,推动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保健品及食品等加工制造集聚发展,打造种植—销售—深加工为一体的南药产业链。 03 推进肇澳中医药交流与合作 ✦ 一是加强中医药服务领域交流。积极与澳门相关机构沟通,开展我市与澳门中医药学术交流活动,增强两地中医医疗机构、学术团体互访,推动中医药人员培训、新技术新方法推广等方面的合作。 ✦ 二是加强中医药产业合作。积极推动澳门大学等机构的中医药研发成果在肇庆转化落地,提升肇庆特色南药种植技术水平。 ✦ 三是开展中医药科技合作。肇庆产业发展与澳门大学科技创新契合度高、协同性强,促进肇庆学院、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澳门大学的中医药教育与科研合作,推动两地中医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协作,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 04 加强中医名院名科名医建设 支持我市中医医院引进优秀中医学科团队,补齐中医医院建设标准短板,市中医院力争进入全国中医医院百强,具备条件的县级中医院创建三级中医医院。积极培育中医临床优势专科,加强中医经典科室、中医专科诊疗中心、中医传统疗法中心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疗效显著、技术先进的中医名科群。建立重大疫情中西医联合协同会诊和中西药并用机制,加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中医药工作。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基层名中医专家工作室,推进紧密型县域中医医共体建设。加强中医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传承和弘扬岭南中医梁氏流派,实施梁剑波名老中医传承“百人工程”。支持市名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建设,加快培育中医药领军人才和经方名家。
来源:健康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