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国门!看“广宁竹”如何在非洲卢旺达繁育成林、升级为园

2022-08-12 17:00:53 广宁发布

总有些惊喜的际遇

降临在热烈的夏天

十年前漂洋过海的“广宁竹”

引种到非洲卢旺达

于那片炙热的异国土壤

历经扎根、发芽、抽枝、冒笋

……

现在已经长成了一片竹林

图片

曾被派驻非洲卢旺达驻扎六年多

专门负责竹子栽种开发的

林业工程师伍海棠

(时任广宁县林科所副所长)

最近收到了当时随行翻译发来的

这样一条微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得知十年前辛苦栽培开发的

竹子育苗基地

如今已成为非洲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市

首个湿地生态旅游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喜讯令伍海棠欢欣不已

更勾起了他当年驻扎卢旺达的回忆

图片

图片

▲派驻卢旺达的技术工程人员伍海棠(左一)

源自广宁竹海的绿竹猗猗

此刻,也正在赤道以南的非洲卢旺达

随风摇曳,竹影秀逸

image.png

▲在卢旺达基加利市湿地生态旅游公园的广宁青皮竹长廊


今天带你一起了解一下

“广宁竹”是如何在非洲卢旺达

升级为园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广宁县作为“中国竹子之乡”,竹种量达128种,竹子资源丰富,是有着108万亩竹林的“宝藏之地”。若要问到哪种竹子更具代表性,当然要数具有“广宁竹”之称的青皮竹了!


俗称的“广宁竹”,正是土生土长的青皮竹。广宁约有78万亩,成为全球青皮竹中心产区。该竹是禾本科簕竹属,占全县竹林面积的72.2%具有适生力强,生长快,成材期短,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的特点。因此,广宁青皮竹不仅能助竹农增收致富,更被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选定为我国援卢竹子项目中的“主要角色”。


图片

▲在坑口镇优选青皮竹,竹种空运非洲卢旺达


位于非洲心脏地带的卢旺达有“千丘之国”之称,2007年,出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考虑,在卢旺达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希望得到竹业技术援助的请求后,中国援助卢旺达竹类种植和加工利用技术培训项目开始实施。


作为我国重要的援外项目之一,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于2013年初从广宁县坑口镇优选了一小批青皮竹、麻竹等竹种空运到卢旺达引种推广,还组织了一批竹子专家成立项目组派驻当地进行技术指导,其中就有广宁县林科所林业工程师伍海棠。


图片

援卢竹子项目组在卢旺达合影(伍海棠右一)


2013年7月,当时已经58岁的伍海棠得知自己要被派驻卢旺达时,就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历经十几小时的飞行,以一名竹子专家身份向非洲卢旺达出发。


回忆起当年抵达后与项目组视察在卢竹子种植情况时,他直言,“要比预期的更差一些”,放眼望去,基地有许多枯竹和倒插的竹竿头,在坑口镇优选的500棵青皮竹苗剩200-300棵勉强存活。当时他的心就“咯噔”一下,“这栽种明显方式不对呀!” 眼前的一幕,更让项目组一行人坚定了把引种的竹种培育发展起来的决心。


图片


说干就干!项目组在卢旺达基加利机场附近的一处湿地旁边与主线公路的原绿化地带,根据引进的青皮竹、麻竹、勃氏甜龙竹、小叶龙竹等优良竹种,实施引种栽培试验计划。


为了改善在卢竹子移植成活率低、发根弱小繁育难等问题,从分篼移栽、埋节育苗、扦插育苗、空中诱根……伍海棠与项目组不断摸索又不断推翻,费尽心思去研究良方。


图片

▲ 广宁青皮竹在非洲卢旺达采用压条埋竿法育苗


摸透了卢旺达晴雨双季的气候规律,深究了青皮竹丛生竹种的生长特性,伍海棠有针对性地根据青皮竹的主枝细小,不具备扦插和空中诱根的繁殖的条件,首次创造性地采用压条埋竿法繁育竹苗,不仅提高了存活率,而且繁育效果显著,平均每根竹杆可育出成苗6-12小株小苗,比挖单株头产苗量可增加6倍以上。


广宁青皮竹耐旱耐温耐瘦瘠的特点,在卢种植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四季可抽笋长竹(除7-9月旱季抽笋略少),其生长以近乎两倍速比原产地早生快长,两年即可成林。


图片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通过利用移竹造林这种方法,援卢竹子项目组成功大批繁育和推广造林。经过近6年时间的精心引种栽培,曾在坑口镇选种非洲卢旺达的青皮竹再现葱郁生机,繁育成林约达1700亩,为后续的竹制品加工开发提供充足的竹材。


图片

image.png

卢旺达大龙竹笋丰收


在项目进行到第三期、第四期,当地大量推广栽种我国的优良材用、笋材两用竹种,分别在卢旺达各省栽种国内竹种达300多亩。

image.png

▲左为南方省Nyruguru地区、右为首都Masoro地区







旺盛的生命力,青翠挺拔的外表,广宁青皮竹更得到了非洲人民的青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就连寻常百姓的庭院,都选用广宁青皮竹作为环保绿化、点缀美化!亭亭玉立的广宁青皮竹,在卢旺达呈现一道充满“中国魅力”的亮丽风景线。


图片

▲卢旺达执政党总部四周建楼宇道路青皮竹绿化带

image.png



图片




中国援卢竹子项目不光为他们请来了竹子专家,还开展有关竹子手工加工及机器加工等培训,帮助非洲人民开发了竹子的多种用途,产生了更多的经济效应。


图片

中国竹业专家视察卢旺达竹制品生产情况


竹编技术是中国从本国特色优势出发,援助非洲的一项实用技能,其中,卢旺达是中国竹子种植和加工技术的重要受援国。


在引入中国竹编技术以前,卢旺达人仅用竹子来烧火、搭荫棚和做围墙。如今,由竹编技术衍生出的竹类手工产品广受欢迎,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卢旺达人对竹制品的喜爱程度有远超国内之势,老少咸宜的竹制家具更是供不应求。


图片

卢旺达展销会上项目组培训毕业学员制作的竹家具和竹编产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多非洲徒弟在中国专家的带领下练就了一身本领,能独立做出鞋架、座椅等多种物品,竹子做的用品绿色环保耐用舒适,在当地得到了大力的推广。


图片

▲卢旺达木制品商店中项目组培训毕业学员制作的竹家具和青皮竹竹编产品


在中国十大竹子之乡中,广宁青皮竹节长柔软韧性好,特别适合精细编织。同时,广宁竹编技艺历史悠久,编织工艺造型独特,从生活用具到观赏性艺术品都能赋予了竹物丰富的文化内涵。


图片

早在2007年,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就与广宁县政府、广宁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建立起竹子试验示范基地、竹子繁育培训基地、竹子加工利用基地等机构。双方通过在竹子研究、竹子种质资源收集和繁育、地方特色竹材的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合作,共同为广宁竹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日后的竹子援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自2007年至今,作为国家林业局国际林业科技培训中心,广宁每年都有策划举办有关竹子种植、竹子加工技术以及竹产业等相关培训课程,来自巴西、尼泊尔、巴基斯坦、乌干达、卢旺达、坦桑尼亚、中非、莱索托等超过60个国家的学员来到广宁,围绕竹编技艺和竹文化进行学习交流。

image.png

摄影  巫广民

如今,广宁青皮竹

已扎根异国、抽笋生长、繁育成林

对于卢旺达当地人民而言

三餐品竹笋、四季赏竹林、靠竹制品增收

已是生活的标配

他们对广宁青皮竹的喜爱

成为了中非人民友谊的又一见证

图片

“广宁竹”能够有底气

冲出国门、繁育成林、跻身为园

这不仅得益于丰富独特的竹林资源

更都离不开

广宁县对竹产业发展的

创新谋划、巧妙铺垫、稳健推进


图片


近年来,广宁县以“主攻二产、带动一产、促进三产”为主要思路,构建了“新示范区+传统加工聚集区+旅游区+种植基地”三区一基地体系,建立全竹种植、生产、研发、设计、销售、储运以及森林康养旅游产业链,未来更要把资源优势变成广宁的发展优势,做到林农因竹而富、企业因竹而强、生态因竹而美,为乡村振兴铺就一条新路径!

来源:广宁发布


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