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开五显宫:建于明代,有待进一步抢修保护!

2022-08-13 17:54:06 爱封开

日前,

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正式公布,

封开平凤旧村北帝庙、

渔涝五显宫上榜。


图片


上一期

我们带大家去探寻了北帝庙的岁月印记

封开新增2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探寻岁月印记来这里……

今天,我们继续“游览”五显宫

从渔涝客运站门前的266省道边左拐,

沿着前进村委会门旁的水泥路直走约200米,

再右转沿着村道走一百多米,

刚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五显宫,

就展现在记者眼前......


图片

△封开县渔涝镇前进村委上村五显宫。西江日报记者 黄有剑 摄


图片
图片

五显宫位于封开县渔涝镇前进村委上村自然村,建于明代,与位于蕨村的莫宣卿状元祠堂同属前进村村委会。五显宫坐东北向西南,砖木结构,单檐布瓦硬山顶,面阔三间,阔9.73米,进深四间,深10.55米,占地面积186.33平方米。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架梁,各节点置如意斗栱,平梁设叉手,下金檩等构件有托脚,为月梁砍杀,柱端略有收杀。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显宫的雕刻装饰。西江日报记者 黄有剑 摄


“五显宫的柱础为覆莲式,格木柱,是封开县为数不多的高规格木构架建筑,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我想这是这座古建筑能够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原因。”渔涝镇委宣传委员欧六妹介绍。对于五显宫入选省文保名单,她显得有些高兴。


比她更为高兴的是今年60岁的前任“村长”陈泽兴。村里有一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他和村民们都为之兴奋,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你看这些柱子,用的都是格木。村里八九十岁的老人也说,五显宫的柱子,自己大半辈子都没有见它们有改变过,保留的都是以前的老样子。古时候的工匠和建筑,水平真是厉害,真正的工匠精神。”陈泽兴称赞道。


图片

△五显宫的木梁结构一角。西江日报记者 黄有剑 摄


但历经数百年风雨,古老的五显宫怎会丝毫不变?陈泽兴介绍,在他和村民的记忆中,五显宫曾至少被雷和闪电击中过四次,但幸好都没有造成火灾或其他的破坏,只是大概在1973年,五显宫右侧的个别横梁,因为年久失修和漏水,存在部分瓦梁倒塌危险隐患,于是村民进行了部分修缮。


走进五显宫,显得“家徒四壁”,宫内正中间放着两张旧桌子,个别柱子底下的红砂岩已经破损,靠近里面右侧的柱子已经发生倾斜,部分墙体存在裂缝。“我们陈氏的祖先是在明代搬到的上村。在我们的祖先来到这里之前,这座五显宫就已经在这里了。只知道五显宫一直以来供奉的是五显华光大帝和108罗汉。可惜在文革时期,这些雕塑和其他物品,大多都被砸烂或烧掉了。”陈泽兴说道。


图片


他介绍,村里曾先后利用五显宫办起了学堂、食堂、仓库。之后,虽然五显宫以前的雕塑神像都不复存在,但是到五显宫拜祭神灵、祈福避灾的村民依是络绎不绝,香火未曾间断。“疫情发生之前,每到逢年过节,都有村内甚至德庆等地的游客到五显宫拜祭。每逢重要节日,村里也会举行放炮仗烟火,舞狮子等习惯。


陈泽兴介绍。供奉五显华光大帝是南方民间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是一种传统习俗文化。村民一来是为求防火保家宅平安、驱邪消灾,二来这也是出于对祖先风俗习惯的传承。

图片

图片

△五显宫的牌匾。西江日报记者 黄有剑 摄


置身五显宫,

阳光从屋顶瓦片中折射而下,

瓦片木架上,

大大小小的蜘蛛网随处可见,

记者仿佛能感觉到这座古建筑的呼吸,

古老的五显宫仍在焕发“生命”的活力。

图片








“你看屋顶上面,以前是有两条龙雕塑的,俗称双龙护珠。因为年久失修,现在只剩下一条了。”走出五显宫,在门前的灰砂晒地上,陈泽兴指着外面屋顶的一处雕塑说道。据资料显示,五显宫正脊为龙舟脊,塑双龙护珠,斜脊亦为龙舟脊,封檐板雕折枝花鸟、岭南瓜果等。


“五显宫现在入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希望这座年久失修的古建筑能够尽快得到抢修,进一步加强保护。”欧六妹跟记者说道。陈泽兴亦对五显宫倾斜的柱子和有明显裂缝的墙体表示担忧:“现在是多雨多台风季节,希望它能继续挺住。”


来源:爱封开   西江日报


肇.jpg